“在看不到的地方也保持天真——我认为这就是让生活保持新鲜的方法。”
前段时间看了松浦弥太郎《日日100》这本书,书里用文字与摄影呈现出日常之美。100件物品,100个日子,简单的物件拍得很优美,普通的生活写得也细腻。让我不得不感慨,日本人对于生活的郑重与静心。
▲《日日100》书封面
“如果想要仔细地度过长长的人生,那就先从仔细地度过今天的此时此刻做起。”
日本是一个有匠人气质的民族。这使日本人对关注日常生活小事的态度,细微到了极致。所以他们能拍出《深夜食堂》这种讲述美食与人情的电视剧;所以他们会诞生无印良品这样注重细节与美感的品牌;所以手账文化会风靡日本……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松浦弥太郎会在日本这么受欢迎的原因吧。这个“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他做的杂志都卖到断货,他写的书都成了畅销书。
▲《100个基本》书封面
松浦弥太郎在他的书里所倡导的生活美学,成为了日本人追求品质生活的圣经。他让《生活手贴》这本杂志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渗透到每一个日本人的生活。
▲生活手贴杂志
“生活不需要太多大道理,有一点小哲学就够了。”
这本日本殿堂级的生活杂志,创刊于1946年,曾一度销量低迷,沦为欧巴桑专刊。在松浦弥太郎担任主编后,他坚持的生活美学,使得这本杂志蜕变成一本能够发行100万册的殿堂级生活指南。
松浦弥太郎说:“如果你不懂得生活,你怎么让读者懂得生活?”
所以他的编辑部,记者编辑们每天早上9点上班,下午5点半必须准时下班;每个工作日要参加两次茶歇;周末绝不可以加班;要安排时间陪孩子,做饭,和朋友看电影。
“用工作愉快地编织每一天,并由此成长,这让我内心安定。去享受工作就好。如此而已”
他们的选题不是在电脑前在深夜里熬夜熬出来的,而是在下午茶时间,所有人跑到小房间里,纷纷拿出自制的点心、果酱,闲聊最近好玩的事儿,喝茶功夫选题就诞生了。
▲ 办公室
关于选题,他们不会跟你普及新奇古怪的东西,但会教你为爱人料理一份可口的便当,或编织一双经典又温暖的长筒袜。
这本杂志教你怎样钉好钉子、怎样做出美味荷包蛋,松浦似乎永远能挑选出什么是对生活最有用的,并做出最好的选择。
▲杂志页面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这本杂志是一本“让阅读者有幸福感”的生活杂志了,因为杂志编辑部的这群编辑们,是在这样的工作状态下生产内容的啊。
松浦除了是《生活手贴》的主编,他还开了一家书店,在这家名叫cowbooks的小书店里,只卖2000本书,这是正常书店储量的一半,但都是精心挑选的古书绝版书。
▲书店外观
每一本他都读过,随便拿起一本问他,他都能跟你聊一聊。为什么只有两千本呢?——“这是一个人能读能通的量啊。”
▲书店内观
“比起随波逐流,我更想以自己的节奏度过一天。”
每天早上5点起床跑马拉松,下午5 点半结束工作,7点和家人一起用餐,10 点准时睡觉。在松浦的世界中,所有细微的事物都会有其美感。他的instagram上晒满了亲手做的可爱料理和精致小物。
▲他晒的精致小物
“你以为你逃开,就能躲避困境。然而不解决,它便会如影随形。”
也许你会问,拥有如此至高品味和生活追求的松浦,是不是出身高贵,受过非常良好的教育?恰恰相反,松浦的起点并不高,甚至比大部分人低。
他高中便辍学了,之后一个人去了美国,从时薪两美元的工作开始,又做了不少苦工。直到35岁开了自己的书店,41岁做了《生活手贴》这本杂志主编,他才慢慢迎来人生最好的时光。
初到美国时,他曾一度陷入困境:没有朋友,语言不通,一个人走路,一个人吃饭...每当他问自己“为什么我这么孤独?”,心情便比在日本时更消沉。
▲ 松浦照片
“愈是忙碌的时候,愈应该认清真正重要的事是什么,养成确认优先顺位的习惯,否则事态会渐渐演变成可怕的局面。「苟且」的次数逐渐累积,一点一点地侵蚀你的生活,不知不觉间你的世界就全变了样。”
于是他第一次认真思考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如何走出生活的窘境。训练自己和人打招呼,如何打开心扉,以及如何去生活与生存。
松浦独特的生活观,自此萌芽。这种源于底层的生活的原始积累,给他日后开书店做杂志提供了很多的素材和契机。
▲松浦照片
“我并非一夜成功,而是在一个个微笑的成功积累之下,才有了现在的我。”
有一句话说,“你无趣,是因为你缺少仪式感”。仪式感是什么,仪式感是美感,而美感是什么,美是细节。
如果你愿意观察生活中那些被人遗忘的地方,如果你愿意重视起每一个无关紧要的小细节,你就会知道,怎样能让自己的生活有趣生动起来。
就像松浦弥太郎所说:“在看不到的地方也保持天真——我认为这就是让生活保持新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