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穿PRADA的女魔头》
我在20楼的写字间,透过玻璃窗就能望到对面金光闪闪的招牌,上面的标牌曾引起我无限的遐想,什么样的人在穿这个品牌、在用这个品牌,谁是这个品牌忠实的拥簇者呢?那样的人又有什么样的人生,有什么样的际遇,过着怎样光鲜亮丽的生活?
这个品牌是prada。
《穿prada的女魔王》向我们展示了另一种人生,一种存在于幻想中的生活。每天云裳鬓影、香车名衣,这是许多人理想的生活。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美丽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生活何尝不是如此。这个故事就是让我们看到了袍上的虱子。
表面上看这是一份光鲜的工作,时尚名人的私人助理,如果干满一年,还有机会得到名人的推荐,从事梦寐以求的工作。这样的事听起来充满诱惑力,但是真正深入其中才发现,那只是表面的美好。
作者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孩成为名人私人助理的故事。在得到的同时也在失去,这份工作没有白天与黑夜,没有工作日与非工作日之分,需要随时待命,随时接听名为上司实为主人的电话,这就意味着你没有任何私人空间。而且这位上司是位个特别的女性,她下达命令时,只说支言片语,剩下的需要你不停地揣测与琢磨,但结果往往是背道而驰。其中有一个细节,为了给这位穿prada的女士准备一份一直保持温度的早餐,需要不停地买,不停地丢弃,也就是说,为了保持早餐的温度,之前可能扔了几份已经冷了的早餐。看到这儿,可能会想,打一个电话不行吗,告知到办公室的时间,不就解决所有的问题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只有这样似乎才能显出穿prada女士的独到之处,prada女士从来都是活在自我的世界里。
可以想见,根本无法从这份工作中获得任何快乐,紧绷的神经随时可能断裂。
年龄越长,越觉得工作除了能给予一份生存的保障外,更多的要给予一份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但当面临生存的压力时,对工作的要求同样会降低,直降到满足生存的需要。
当生存的需要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时,企图通过工作获得的尊言与价值则会低到尘埃里。工作的意义就是忍耐。
这个年轻的女孩一直在忍耐,让她忍耐的唯一支柱就是一年以后获得这位prada女士的推荐,有机会进入她一直想往的一家报社工作。为了工作,她忽略了男朋友的感受,也忽略了好朋友的求助,更忽略了家人的关爱。
这像一根弦,一直拉得紧,就连这位女孩也以为她会一直坚持下去,她会忍耐,她会坚持。直到有一天,她一边面临好朋友的求助,一边prada女士鼓励她不需照顾其他人,直至成为另一位prada女士,她才恍然大悟,成为prada女士并不是她的人生目标,就算成为了她那样的人又怎样呢,抛弃亲情,无法获得真挚的感情,这样的人生又有什么意义?那一刻,她明白她所要的是什么。她愤然辞职。
然而在现实中,面对这样的取舍,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勇气,放弃一份本已见到曙光的工作。尽管这份工作让他埋首于日常,忽略了家人,忽略了情感,甚至忽略了生活,许多人认为这是值得的。工作与生活之间,哪边的天秤更高一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
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当本末倒置,当工作填满你所有的空间时,你就成了一只为工作卖命的可怜虫,孜孜不倦换来的也只仅是一份工作而已。但你失去的可能是再也找不回来的亲情、爱情与友情。
这部小说被拍成了同名电影,有机会一定要看一下文字之外的通过影像表达的作品。文字给予的是想象空间,影像给予的是视觉空间,互相交错,或许才更为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