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洩,万物载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
天地的法则,简直可以用一个“诚”字来囊括。诚本身专一不二,所以万物多得不可估量。
天地的法则,广博、深厚、高大、光明、悠远、长久。
今天之谓大,原本就是有一点点光明聚集起来的,可等到它无边无际时,日月星辰都靠它维系,世界万物都靠它覆盖;今天所说的地,原本就是一撮土一撮土聚集起来的,可等到它广博深厚时,承载像华山那样的崇山峻岭也不觉得重,容纳众多江河湖海也不会泄漏,世间万物都有它承载;今天所说的山,原本就是由拳头大的石块聚集起来的,可等到它高大无比时,草木在上面生长,禽兽在上面居住,宝藏在上面储藏;今天所说的水,原本不过是一勺一勺聚集起来的,可等到它浩瀚无垠时,乌龟王八、蛟龙鱼鳖都在里面生长,珍珠珊瑚等值钱的东西都在里面繁殖。
诚是中庸之道的内核,如同佛法不二一样,如同道法自然一样,皆走向宇宙究竟。诚乃专一无二,客观、中立,形而上的一种理论指导。
诚是广博深厚高大光明悠远久长的中庸之道。由此儒学通过诚为路径入手,揭示社会中的自然之道,与道学从自然之道入手和佛学从精神不二法门殊途同归,皆是求道之路径。
“千里之行始于脚下,九层之台始于垒土”道学说得更直白。这里通过诚而明天地山水之源以及日积月累所呈现的气象,来说明诚字的本质内涵深远。唯有致中和,方可化育天下,这里彻底展开,令所有学儒之人通透诚之要义。
《易经》之要在于谦,通过道儒墨杂医阴阳百家来解读,佛学和西方哲学同样没有离开易经之道,儒学《中庸》以诚解易,独辟蹊径,别有所获,在这一段文字中详细复述。今人浮躁而不静,乱在“诚”字失去原本光明。一诚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