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用双赢的思维,让对方认知,改变立场后可以获得更多利益和满足更多需求,进而改变行动实现自身目的。
【分析前因后果】
前:前车之鉴
对我为什么重要?哪里听说有用的?
很多时候我并不能做到为周边的人考虑足够多,以至于影响了很多人际关系,如果我能有效的运用这种方式,可以影响我想影响的人,这个技能很重要。这个定义是我结合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习惯的力量》,《非职场影响力》定义的。
理由有以下两点:
首先双赢的思维,是因为对方原有的立场,一定是有背后的利益和需求,如果我想改变对方的立场,一定是要照顾对方的利益,满足对方的需求,让其获得更多。我需要做的目的是达成自己的目标,让对方认知到改变立场后的好处,从而行动,这就是双赢思维。
其次,让对方认知改变立场后能获得更多利益,实现更多需求。根据习惯的力量,场景暗示+行动=奖赏,如果想让对方获得更多利益和满足更多需求,前提条件,一定是在合适的场景下,能让对方认知到通过行动可以获得奖赏。如果对方能够认知到将可能获得更多利益,实现更多需求,对方是一定会采取行动,改变立场。
因:相因相生
假设是什么?怎么来验证呢?有其他可能性吗?
假设是有双赢的方式,如果没有,通过类似恐吓等方式,采取强烈措施,强行影响对方,必然会产生副作用。
假设对自己的资源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够很好的积累和应用,方能照顾对方的利益和满足对方的需求。
从逻辑上讲,提供更多的利益和需求,这种方式应该是说得通的,目前需要不断的实践。
暂时想不到其他可能性。
后:做了会怎么样?对我有什么用好处
如果能够熟练的使用这种方式,情商将大幅提高,可以摆平想摆平的人,获得更大的快乐和幸福感。
果:自食其果
如果不这么做,会有什么后果,有什么惩罚?
如果不这么做,就无法摆平我想摆平的人,就实现不了自身的快乐和幸福感,人生会显得艰难,做事情事倍功半。
【整理适用边界】
适:适得其反
有没有不支持这个的观点,有实例吗?
有,用职权影响力,不用双赢的思维,让对方意识到,不改变立场,会失去更多,对方短期内会改变立场,但长期来看,成本非常高,对方可能采取报复措施等等。
用:使用条件
这么做,有什么使用条件(考虑成本收益,考虑态度能力……),什么情况下不管用
1、因为自身资源匮乏,一定要想办法提高自己的资源水平,这样才可能给予别人更高的利益满足别人的需求。
2、有能力发现对方重视的利益需求,从而有的放矢,不浪费资源。
3、能找到结合点,实现双赢。
边:旁敲边鼓
有没有类似的信息,其他作者怎么看的?
乐嘉的性格色彩,强调四种颜色,根据不同人的喜好习惯,重视的内容,采取针对性的行动。
蔡致远,同样类似性格色彩,要求我们根据不同人的性格色彩,通过红绿灯的方式,找到对方重视的内容,满足对方的利益和需求,获得成功销售。
界:楚河汉界
无论相反或者相同的信息,有什么区别吗?
不同的地方:1、增加了双赢的思维,而不是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以实现不仅仅是某次能够获得成功,而是能够获得持续的成功。
2、强调改变人立场的根本原因在于对方重视的利益和需求,更加明确。性格色彩,只是认知中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一个充分条件,明白性格色彩,运用性格色彩,照顾对方利益,满足对方需求,才能真正地改变对方的立场。
【与我的联系】
和我的过去,现在,未来的联系?
我的过去:总是认为,可能带给对方的好处是什么?一直没有太关心,这个好处,对对方是否有吸引力,是否能够让人相信,是否是对方重视的,是否能够避免某些坏处,是否能够满足对方的更深层次的需求。所以之前,情商不高,重点也在这个部分。
我的现在:开始认识到,改变对方立场的方式方法,让我的认知获得了改变,切实的感受到,这是一个提高人际关系的一个很好方式,蒋中是自有资源的储备, 提高外部资源,学习性格色彩,明白大家重视的利益和需求,这样能够给予自身快乐的同时,也同样将更多的快乐带给周边的人。
我的未来:通过未来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能够通过简单的几句沟通,就能了解到对方的性格色彩,不断的积累自有的资源和外部资源并对其了如指掌,运用双赢的思维,达到目的的同时,能够切实照顾对方利益,满足对方需求,不断与周边的人互惠互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