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鄮西张氏宗谱》之司马鄮溪公六十寿序
(2010-10-19 16:27:12)[编辑][删除]
标签:
杂谈
分类: 鄮西张氏宗谱
《鄮西张氏宗谱》关于作者本人的情况,也就是我们六世太公张光瑾、著名的贵房太公张溶的情况,有一篇祝寿的文字,全文如下:
司马鄮溪公六十寿序
岁丙寅(1806年),余自安藩(安徽布政使)请假里居,延同里秦孝廉(在明清时为举人的雅称)芷亭主(持)家塾。司马鄮溪张君,孝廉之懿戚(亲戚,应该是指女方家的)也。偕孝廉过余,余久慕君名,一见君,聆其言论,丰采迥异寻常,益知君为里中人杰也。越一年(1807年),余补官京师,孝廉书来,属余一言为君六十寿,予不敢以不文(没有文采)(推)辞。君为赠公(官员之父称呼)静菴公季子,少颖悟,年十五,赠公爱君才,使佐家政,先是赠公有负郭田(近郊之田,后代指良田)数顷,粗给衣食,君与诸君继之数倍于前。及析箸(分家),君分多就寡,不以为言,有薛包赵礼(人名,典故,都是孝敬尊长、和睦兄弟的楷模)之风。后赠公捐馆舍(死亡婉辞),丧葬诸事,君为独任,盖天性然也。先世高祖(祖父之祖父,应为二世太公张应科)以上始自慈迁鄞,中遭单弱,墓几失考。君访诸父辈,得原委,尝亲至其地,树石(立碑)为题识,并捐资营田,充祀事费。又于同族坟墓无主者,悉修整之,高、曾(祖之父,指三世太公张文英)两世祖墓均无丙舍,君购地,(为)两墓来往之所,费万馀金,不惜创建祠宇,俾(使达成某种效果)岁时得行祭享。复访求先世系派,编辑谱略,敦宗睦族,实有为世族所莫能为者。盖君虽少弃(科)举业,持筹(经营打理)之暇,兼喜读书,博览历代史略及先正格言,无不留心,故行事皆重大义,君之他事,亦多类此。即如育义女(非己生之养女)择配正室,不受其金(彩礼),亲族贫乏者备极温恤,仗义好施,有请必应,捐义山以惠枯骸,修圯(损坏)桥以便行路,皆厚德之及人者也。举(生孩子,举一女,举一男等)丈夫子三,积梓、积槐、积棠,教之读书必择名师,梓兄弟并英姿秀茁,云路翱翔,指顾(之间)可必今科(登科及第),梓初入泮(文庙有泮池,指入学),昆季造就,正未可量,君常勖(xu,勉励)之曰:汝祖励志读书,不获一售(一次也没有考中),今手泽犹存,汝等宜有以慰先志,又念先世隐德未曜(光耀),拟以已所膺(获得)爵命(封爵职位)上赠祖父。
紫诰荣封,宠溢闾里,此则光前裕后,真有得仁人孝子之用心者矣,予虽居里(家乡)日浅,知君实深,以君之行谊,济以君之才,尽所欲为,茀禄尔康方来未艾也,爰(于是)复书(秦)孝廉,请即以此为君寿。君亦可冁(chan,笑貌)然晋一卮(zhi,酒具)矣,是为序。
赐进士出身,诰授资政大夫、礼部右侍郎、前督察院左副督御史、太仆寺正卿、安徽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护理巡抚部院、江西布政使司布政使、按察使、湖南岳常沣道、知江西南昌府、抚州府事、刑部江苏司郎中、提督四川学政、吏部文选司主事、庚子科湖北乡试大主考、提督河南学政、加三级纪录五次,年家眷弟邵洪顿首拜撰
我的妈呀,这邵洪大官员的头衔也太多了。
(2012年11月18日修改)
分享
顶
阅读(19)┊ 评论 (0)┊ 收藏(0) ┊还没有被转载 ┊ 顶▼ ┊打印
已投稿到:排行榜 圈子
前一篇:《翁同龢日记》有关张有埰的记载
后一篇:宁波旧影4
宁波旧影4
(2010-10-21 07:44:16)[编辑][删除]
标签:
杂谈
分类: 宁波旧影
分享
顶
阅读(26)┊ 评论 (2)┊ 收藏(0) ┊还没有被转载 ┊ 顶▼ ┊打印
已投稿到:排行榜 圈子
前一篇:《鄮西张氏宗谱》之司马鄮溪公六十寿序
后一篇:张渭熊先生关于张家大厅的描述
评论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博小客的独家分享关注每日最热门博客
[发评论]
慈城望族2010-10-21 20:27:51[回复][删除][举报]
欣赏好照片。
新浪网友2010-10-28 08:32:54[回复][删除][举报]
谢谢子渊搜集上传珍贵的宁波历史照片。第二张中的酱缸是张信茂的吗?一象
张渭熊先生关于张家大厅的描述
(2010-10-22 08:47:38)[编辑][删除]
标签:
张渭熊
大厅
东厢房
老屋
宴会厅
分类: 口述家史
张渭熊先生现居宁波,是位航海家,已八十多岁,其父亲叫张味馀,字吉庆,祖父是张有均,他的族名叫庆溁,字渭熊,他在来信中有一段关于张家大厅的描述:
“以大厅为中心,其西边为‘老屋’,‘老屋’里住的几乎都是成房的人,如观太公和祖壬爷爷他们,就住在‘老屋’的西正屋,而其二堂的西正屋(楼上)则住着志源公公他们,而其东厢房楼上还住着‘葭观’太公及慈安、德安(懿馀)等三个爷爷一家子。再说大厅背后,以二堂正面向南至大厅为界,其西厢房一带都是立房,如庆字辈的‘兆二、兆三’;而其东厢房一带,则为成房所居住,如‘芝观’太公,九馀、小馀爷爷等;还有‘祖旺’爷爷也是住在这一带,二堂正西屋,可能就是你们家(注,我们家当时根本就不在大厅里住),而二堂正面东屋,则是兴房的‘良华(庆长)’一家住在那儿,二堂正东厢房,是兴房的‘阿鹏(菁馀)’爷爷,二堂的北面,其东侧一直到花园,都是兴三房在居住,我们家(雅房)则住在大厅东面的新建的‘宴会厅’。”
以上这些张渭熊先生的记忆,请张家的老人们再回忆比对一下。
分享
1
顶
阅读(36)┊ 评论 (2)┊ 收藏(0) ┊还没有被转载 ┊ 顶▼ ┊打印
已投稿到:排行榜 圈子
前一篇:宁波旧影4
后一篇:老大张积梓让出房产的一丝领悟
评论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博小客的独家分享关注每日最热门博客
[发评论]
zjy299122010-10-22 11:19:59[回复][删除][举报]
渭熊讲的张家大厅的人和事,多么熟悉,多么亲切!渭熊只比我小一辈,我们可是同龄人!懿余、良华等很多同龄人我们小时经常在一起,可能也有渭熊。葭甫伯、志阮哥对我们很友好。祖旺应为祖煌,仍在宁波,今年九十高龄了。小余应为珍余,他教了四十年大学的书,现在成都定居,也要到八十岁了。最近看到网上很多有关張家的帖子,一直沉浸在亲情的喜悦中,游子思念故乡呀!
新浪网友2010-10-26 23:01:29[回复][删除][举报]
我在这里出生,但是不到一岁就随父亲去了南京,以后便定居南京,因为爷爷在宁波,每当暑假,便会不时地去那里。文革前爷爷奶奶搬到南京和我们一起居住,回宁波的机会不多了。最后一次去张家大厅,是1992年,去看祖旺伯伯。后来张家大厅拆了。(白六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