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洞是中国北方一种特殊的民居形式,是一种原始居住方式。窑洞利用、融入了自然,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世界上最开始建造地下穴居的有非洲、中东和中国三大国家,因为黄土高原地质地貌特殊,以及水文,传统文化的多种因素,所以中国某些地方至今还保持着地下穴居的习惯。
那么窑洞到底是什么呢?从前半坡人的居住地是半地穴居式房屋,而现在的窑洞与半坡人的居住地并无大异,同样基本上也是建在地下的。挖个洞穴,按上门窗,就成为我们所说的窑洞了。抗战时期,第二战区与山西省政府驻扎于克难破,也修建了大量的窑洞。
山西窑洞出现的比较早,因为地形地势原因,保留至今,且山西的土壤十分利于窑洞的开发,有着保温保湿的效果,抗震效果较好。
山西窑洞,大致可分为三种:靠崖式,下沉式及独立式。下沉式最为原始,靠崖式次之,独立式成立最晚。,三种都很典型,生命力很顽强。窑洞中最有特色的要数下沉式“地抗窑”,他是在地面上挖一个大坑,形成天井,然后在坑中的土壁上挖洞开窑,形成民居。独立式窑洞也叫“券窑”是靠崖窑的升级版。
窑洞因地制宜,形式完备,我们要合理保护、开发和利用现存的古窑洞这一宝贵遗产,对于我们认识远古穴居文化、了解窑洞建筑的发展历程和开发旅游资源,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