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学》读后感
最近,我用了两天的时间阅读了《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学》。本书共有二十一章,稻盛先生对存在、意识和意识体、宇宙、造物主、科学、欲望、自由、善恶、因果、宗教、死亡等人生、社会和宇宙的重大命题,从哲学、科学、宗教三个角度交叉分析,耐人寻味。
人生就是“提高心性的过程”,我们现世的一切体验,都是宇宙造物主为了塑造我们的人格,变着手法,给予我们的考验和锤炼而已。生活中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不论困苦,还是富有,不论是健全,还是残疾,人生就是为了修炼心灵而建立的道场。造物主给了我们最初始的意志,也就是万事万物都朝着幸福美好的方向进化发展。人为了维持肉体的生存,有欲望,就有烦恼。佛教认为,人有六大烦恼:贪、嗔、痴、慢、疑、见。造物主也给予我们最根本的自由,这个自由包括做好事的自由和做坏事的自由。人依据思想行为的不同,既可以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可以向坏的方向发展。这就使人具备两面性:既可以成为大慈大悲的佛,也可以成为穷凶极恶的魔。那么如何磨炼,修行,走进幸福美好的道路上?稻盛先生提出六步之 法: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
在此书的第十章,是关于青少年犯罪。当今经济条件非常优越,孩子有很多条件受到来自多方面的教育和学习,可是为什么青少年犯罪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提升人性,磨练灵魂,这样的道理应该在少年时代就灌输给孩子,可惜在现在的学校里,没关有任何人传授这样的道理,取而代之的除了考试还是考试。“努力学习,考进好学校,成为有出息的人” 这是我们从小听到的最多的话,我们很努力的沿着这条道路努力奋进,小学、中学、大学,甚至研究生,我们踏着考卷一路走来,历经大大小小无数次考试。但是当我们毕业的时候却发现,事情根本不是这样子,理想终究被现实打败。于是在一个个应试体系下培养出来的满脑子功利的“产品”面前,在超现实的社会大背景下,再来传授这些最基本的品质,珍贵但却有些无力。真正的教育其实就是塑造孩子的心灵,磨炼心性。教育孩子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忍耐、勤奋,这三项是塑造我们心灵所必不可少的。让孩子从小懂得规矩,也就是遵守戒律,知道“作为人该做的好事和不该做的坏事。
在关于命运和因果报应的法则这一章当中,作者认为,造就我们人生的要素有两个,也就是说,“命运”和“因果报应法则宛如DNA的双重螺旋搓合在一起,构成了人生。在文章在举了袁了凡的事例,袁了凡通过积德行善来改变命运。做好事就有好的结果,做坏事就有坏的结果,虽然在短时间内不能鲜明地呈现出来,但是,从长时间段内,因果一定会对应的。这就警示我们,平时的思想言行,有善心,有感恩心,有敬畏心,有所为,有所不为。
静静地翻阅这本书,让自己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让自己进入一个禅定的境界,开启人生的智慧,在身处逆境挫折时,在心情沉闷压抑时,翻一翻,读一读,能够帮助我们调整心态,走出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