栈:存储局部变量
堆:允许程序员手动在堆区申请指定的连续的字节数的空间来使用
BSS段:存储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静态变量
数据段(常量区):存储已经初始化的全局变量,静态变量,常量数据
代码段:存储程序的代码
在计算机系统中,运行的应用程序的数据都是保存在内存中的,不同类型的数据,保存的内存区域不同。
一、内存分区
栈区(stack) 由编译器自动分配并释放,存放函数的参数值,局部变量等。栈是系统数据结构,对应线程/进程是唯一的。
优点是快速高效,缺点时有限制,数据不灵活。[先进后出]
栈空间分静态分配 和动态分配两种。
堆区(heap) 由程序员分配和释放,如果程序员不释放,程序结束时,可能会由操作系统回收 ,比如在ios 中 alloc 都是存放在堆中。
优点是灵活方便,数据适应面广泛,但是效率有一定降低。[顺序随意]
虽然程序结束时所有的数据空间都会被释放回系统,但是精确的申请内存,释放内存匹配是良好程序的基本要素。
全局区(静态区) (static) 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的存储是放在一起的,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存放在一块区域,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在相邻的另一块区域,程序结束后有系统释放。
文字常量区 存放常量字符串,程序结束后由系统释放
程序代码区 存放函数的二进制代码
二、申请后的系统响应
栈:存储每一个函数在执行的时候都会向操作系统索要资源,栈区就是函数运行时的内存,栈区中的变量由编译器负责分配和释放,内存随着函数的运行分配,随着函数的结束而释放,由系统自动完成。
注意:只要栈的剩余空间大于所申请空间,系统将为程序提供内存,否则将报异常提示栈溢出。
堆:
1.首先应该知道操作系统有一个记录空闲内存地址的链表。
2.当系统收到程序的申请时,会遍历该链表,寻找第一个空间大于所申请空间的堆结点,然后将该结点从空闲结点链表中删除,并将该结点的空间分配给程序。
3 .由于找到的堆结点的大小不一定正好等于申请的大小,系统会自动的将多余的那部分重新放入空闲链表中
三、 申请大小的限制
栈:栈是向低地址扩展的数据结构,是一块连续的内存的区域。是栈顶的地址和栈的最大容量是系统预先规定好的,栈的大小是2M(也有的说是1M,总之是一个编译时就确定的常数 ) ,如果申请的空间超过栈的剩余空间时,将提示overflow。因此,能从栈获得的空间较小。
堆:堆是向高地址扩展的数据结构,是不连续的内存区域。这是由于系统是用链表来存储的空闲内存地址的,自然是不连续的,而链表的遍历方向是由低地址向高地址。堆的大小受限于计算机系统中有效的虚拟内存。由此可见,堆获得的空间比较灵活,也比较大。
栈:由系统自动分配,速度较快,不会产生内存碎片
堆:是由alloc分配的内存,速度比较慢,而且容易产生内存碎片,不过用起来最方便
static
ios开发static关键字的理解 - Hello_IOS - 博客园
2017-12-08——iOS——static详解 - CSDN博客
1:static关键字修饰局部变量:1:当static关键字修饰局部变量时,该局部变量只会初始化一次,在系统中只有一份内存 2:static关键字不可以改变局部变量的作用域,但是可延长局部变量的生命周期,该变量直到整个项目结束的时候才会被销毁
2:static修饰的全局变量:作用域仅限于当前文件,外部类不可以访问到该变量
const
http://blog.csdn.net/xingjiarong/article/details/47282255
1、预编译指令只是对值进行简单的替换,不能进行类型检查
2、可以保护被修饰的东西,防止意外修改,增强程序的健壮性
3、编译器通常不为普通const常量分配存储空间,而是将它们保存在符号表中,这使得它成为一个编译期间的常量,没有了存储与读内存的操作,使得它的效率也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