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5:30。我按下手机软件的暂停键,收起耳机,走近了小城锦州一间临街的酒店。
今晚,我的跑步“徒弟”请我吃饭。
强哥,号称是我的“徒弟”,其实是我的高中同学,非常热情豪爽且重情谊的一个人。当年我从锦州这座小城考入北京的一所高校,毕业后又直接去了广东工作。但是因为父母和哥哥仍在这里生活,时常回来探亲。而每次回来探亲,几乎必定是强哥组织同学们一起聚会。这次我借着在北京进修的空隙回家探亲,他得知以后,又坚持要安排聚会请吃饭。我推说回家时间短,要多陪陪父母,结果他一句:“你是我跑步的师傅,你不打算检验一下徒弟跑步几个月的成果吗?”。“知师莫如徒”啊,他真是抓住了我的软肋呢!这个理由对我而言,太有诱惑力啦!
落座没多久,就见强哥大步流星地从包间外走进来。一如既往的精神抖擞,但明显比我半年前见他时面色红润了很多。一见面,就急不可待地向我“汇报”跑步给他带来的变化。他说,最直接的两个变化是:第一,跑步以后,他的手脚不再像以前一样冰凉了;第二,跑步以后,他的酒量大了、酒后恢复的时间缩短了。我听了不禁哑然:如果是跑步是为了喝更多的酒,似乎完全违背了我鼓动他跑步的初衷啊!然后,他又说:“雪梅,你不知道,我们单位的人都觉得我疯了。自从我参加了你推荐的那个“百人百天”线上的跑团活动以后,为了完成每天的跑量,大热天的,我会趁着中午休息的时间去跑步;如果晚上有应酬,我会下班后直接跑步过去;然后我现在每天的标配装扮就是运动服加运动鞋。“说着,他抬起脚,向我展示他脚上那双炫酷的蓝色亚瑟士,”你看,鞋子也是你推荐的品牌呢。“
我微笑地看着他,听着他滔滔不绝地讲着。内心的喜悦犹如湖面的涟漪,一波又一波地在心底涌开。想起几个月前,他在微信上半信半疑地问我:“我想参加你推荐的那个百人白天线上跑团活动,要交费,该不是骗人的吧?……我现在的速度很慢,参加这个活动应该够资格吧?……“,那个时候的他,还是一个对跑步有着渴望、却又畏惧的人。一眨眼,就变成了眼前这个三句话不离跑步、一谈到跑步就几乎口若悬河的人。
可是,我是那么理解他。2014年6月份到现在,拥有两年三个月跑龄的我,太明白他现在的感受了。这几乎是每一个跑者走过的经典“路线”——从怀疑开始,经历开始阶段的各种新奇,到习惯养成阶段的各种痛苦和坚持,再到习惯形成后的自然而然,最后到把跑步变成自己生命一部分的痴迷……再向前一步,他就会像我一样,变成跑步的传教士,疯狂地向身边的人“传教”。一旦进入这个阶段,跑步就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信仰了。
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这种信仰给自己带来的变化是切实可见的,体重的减轻、身材的积极变化不过最表层的,更多的是生活方式以及精神层面的转变。强哥说,他跑步以后,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不再打麻将了,应酬能少则少。是的,我自己也一样,爱上跑步就像推倒了人生的一颗多米诺骨牌,产生的是连锁反应。我经常想,如果不是爱上跑步,我不会去考雅思,不会去跟教练健身,不会到北京参加美国法项目的学习……而如果没有这些经历,我可能也不会遇到那么奇妙的人,进入一个又一个奇妙的圈子。在《习惯的力量》这本书中,这种现象被称为“keystone habit”现象。一旦开启这个根本习惯,会使自己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可是,对于不信仰的人来说,跑者的这种疯狂和痴迷,是难以理解的。因此,在不跑步的人眼里,信仰跑步的人,绝对是一群疯子。想想看,也是。清晨或夜晚,酷暑或寒冬,雨天或雪天,看着他们闷头在马路上、公园里、跑步机上疯跑;为了完成自己给自己定下的跑量,会不顾一切地抓住一切时间和机会把跑量补回来;至于那些跑马的,就更加是疯子中的极品:挤破脑袋、花钱参赛,就为了在42.195公里的路途上,狠狠地虐自己一回。
“只要出发,就能到达”。这话,是带领我走上跑步道路的泽宇说的。
“很多时候,我们缺少的只是一个开始”。这话,是我的健身教练说的。
“我在跟跑步谈恋爱”。这话,是强哥今晚聚会时说的。
表述可能各有不同,但含义却并无二致。从不爱跑步到变成一个跑步的疯子,也许只有一步之遥。而这一步,必须得你自己迈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