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研究性学习:“课程文化”的革命》一文中,钟教授极力倡导教师开展“行动研究”来落实“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要求,真正改造教师团队的心态与教育环境,使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这不由得让我记起2011年-2013年期间参与合肥市数学教研室主持的省级课题《高中立体几何教学现状分析及难点突破的行动研究》,通过参与研讨和交流,确实感觉到收获颇丰!现就行动研究如何在学科上有效开展进行一些总结,以便对提升整体学校科研实力有所帮助。
一、课程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
1、 发现课程问题:课程行动研究是要不断的行动,要从行动中发现课程问题,研究课程问题,并且解决课程问题。课程行动研究的问题通常就是 教育实际工作者所遭遇到的课程问题。
2、 界定与分析课程问题:对课程问题给予确认、评价、并且诊断其原因,确定课程问题的范围。
3、 拟定课程计划:即由教育行动研究者进行初步讨论与磋商。在此阶段中,担任计划发起人的研究者,可以藉其专业知识掌握课程问题核心,确定重要的因素,强调课程研究的关键任务。
4、 收集课程资料:课程行动研究计划拟定之后,接下来便是找寻相关的课程研究文献,以便从前人的经验中获得有益的相关启示。
5、 修正课程计划:经过了阅读相关文献的工作之后,对课程问题也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再回到"界定与分析问题"将初步陈述的课程问题予以修订或是重新界定。
6、 实施计划:依据先前所规划的课程行动方案内容来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的收集各种课程资料,以考验研究假设,以利改进现况,直到能有效的改善或解决课程问题为止。
7、 提出评鉴报告:根据课程行动研究方案的实施结果,并且提出完整的报告,对整个课程行动研究计划进行整体评鉴。
简而言之,课程行动研究可用来描述数个继续不断地反省与行动的螺旋,每个螺旋包含:关注分析与确定所遭遇的课程问题、研拟解决课程问题的可能行动研究策略、执行事前经过规划的课程行动研究策略、观察反省与评鉴课程行动研究方案的结果等阶段。
二、实施研究中每个阶段的具体措施
第一阶段是关注和分析一个须改善的课程实务问题。
(1)发现课程问题,不断地从行动中发现课程问题。
(2)界定与分析问题,对问题进行初步分析、确认、评价,并且诊断其原因,确定问题的范围。对问题范围的界定要适当,不宜太大,必须将之具体化。
第二阶段是有系统地拟定行动策略,以改善课程情况或解决问题。
(1)拟定课程计划:即由教师进行初步讨论与磋商。在此阶段中,特别是教师担任研究者角色,可以藉其教育专业知识掌握问题核心,确定重要的问题因素,拟定行动计划与可解决问题的策略。强调研究对象以及研究的关键任务。
(2)收集课程资料:拟定计划之后,接下来便是找寻相关的课程教学研究文献,以便从他人的经验中获得相关启示。
(3)修正课程计划:经过了阅读相关文献的工作之后,对问题也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再回到"界定与分析问题"将初步陈述的问题予以修订或重新界定。
第三阶段是执行行动策略并衡量其成效,亦即,实施课程计划:依据先前规划的内容来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的收集各种资料,以考验研究假设,以利改进现况,直到能有效改善或解决课程教学问题为止。
第四阶段是针对初步评鉴课程行动效果,提出评鉴报告,特别是根据行动研究的结果,对整个课程计划做全面性的评鉴,提出行动研究报告,理解问题获得改善的情况,并且进一步澄清所产生的新问题情境,进入下一个课程行动的螺旋。
整体而言,并非所有的课程行动研究者皆必须依照上述进行操作,但是,一般而言,课程行动研究应该包括问题的诊断、解决方案的研拟、行动实施与评鉴回馈修正等主要阶段。然而,特定的技巧与明确的方法,并不是行动研究的特色,相反地,教育行动研究是一种持续不断地循环与行动反思的螺旋,协助教育实务工作者致力于行动与反思之间紧密联系,促进教育实务工作者反思并进而发展实务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