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梁树丽
我们必须有这样的教学理念——语言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我们不要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一起走向无边无垠的语言世界,让学生体会语言的美好。
我们必须有让学生用语言来做点事的教学意识,同时在教学中去积极践行这件事。
我是一名英语老师,对于英语教学我深有感悟,特别是面对我所教的这两个蜗牛班,行走变得愈加艰难,但不管面对怎样的困难,我们都要有一颗等待的心,有时,种瓜也是为了看花。
很多时候,我们把书本上的句子和语法很详尽地教给了学生,可是在批改试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我们反复强调的重点句子或语法却很少出现在试卷上。
比如我们常常强调背诵的句式It’s +adj. for sb to do sth.在检查的时候,学生往往是脱口而出,但是在翻译句子“人们找工作很困难”,他们最多的写法是People can’t find jobs easily .虽然这样的翻译没有错误,但是,如果用It’s difficult for people to find jobs就会给翻译增加很多的含金量。
我们要学会反思,反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前行。
我们一直都在教学一线,我们每天都在辛勤耕耘,但是我们都学生还是达不到我们期待的模样。说到底,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用语言来做点事。
做点真实的事情。我们的教材在编写过程中非常重视语言的真实性,比如以前我们用的仁爱版英语是以康康、迈克,玛利亚和简等四个孩子为主线来设计,他们从初一开始一直陪伴孩子到毕业。而现在我们外研版英语还是保留了四个小伙伴——中国的学生大明和玲玲,英国学生Tony和美国学生Betty,同时还增加了其他一些人物,他们带领大家在一系列有趣的对话、故事、活动和诗歌中学习英语。
不难发现课标以孩子们的实际出发,由日常生活涉及的语言展开,呈现语言发生的真实场景。所以,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注意把语言的真实场景恰到好处地还原到我们的生活中。
比如,课本上两个人的互相问候,我们在讲课的时候,就不能让学生去说My name is KangKang,我们要用自己的名字来代替书本上的固定化格式;再如,我们讲爱好,My hobby is playing the piano.如果我们的孩子也说自己喜欢弹钢琴,如果真会也就算了,可是我们班上根本没有人会弹钢琴,而我们还要求孩子去说,那就是在撒谎。还有谈论天气,我们更要结合自己身边真实的天气状况去谈论,让所有的句子都死去活来。虽然背诵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语言,但把语言放到真实的场景中运用才是真正地用语言来做点事。
做点体验的事情。我们常说Learning to learn,没有体验就无法做到真正地使用语言。比如,教材中的购物、打电话,看病,就餐等,我们一定要安排场景展示,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比如,学到购物,我们可以给各个小组布置不同的任务,或买水果,或买食品,或买买服装等,让各个小组在不同的情景体验下来组织语言,提高自己语言表达的能力,这也是用语言来做事。
我喜欢用图片来给学生语言体验。比如,我们学习中国的人口问题,我们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来谈问题都有哪些,然后用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用图片的目的就是为了把体验转化成词汇,把词汇融合成短语,把短语串联成句子来帮助学生记忆背诵,在这样的体验中,学生更容易去理解并很快地识记一些东西,这样的体验式学生方式是非常有效的。
做点有用的事情。我们学了很多年的英语,英语成绩也很棒,可是,当我们走出课本走进生活的时候,我们却无从开口,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这从根本上违背了语言学习的目的。我们必须了解学生的问题在哪里,我们的问题又出现在哪里,只有这样的追问,我们才能去做些事。
我们这周学习第八模块Friendship,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生活,我们可以让学生用自我介绍的方式来帮自己寻找更多的朋友。
这是真实的学习,但还不完全是有用的学习。那么如何让语言更有用呢?我们可以以自我介绍位支撑,来设计不同的有用的表达任务。
如Task1,我们要在伦敦参加一个英语夏令营,在那里你会认识到很多的新朋友,你该如何用英语去做自我介绍呢?
Task2,从美国来的七年级三班的学生要到我们学校参观,我们该如何和他们打招呼呢?
Task3,学校英语社团正在招生新的学员,如果你去应聘的话,你该如何用英语做自我介绍?等等的任务设计,其实都是围绕自我介绍来做练习,但变换一种方式之后,我们会发现这样的练习便立刻生动灵现起来了。
总之,我们老师在教学中要认真研读教材,全面分析学生,注重语言的实践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使用语言,在玩中学,在用中学,用英语去做点事。我想,这不仅仅是英语,对于任何语言类科目都亦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