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古称沙州,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南枕祁连山,西接罗布泊荒原,北靠北塞山,东至三危山,以石窟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所在地。
数千年前,大批佛教僧侣带着热情离开动荡不安的中原来到敦煌。为了宣传信仰,一些佛教徒开始出资开凿佛洞。此后越来越多的佛教徒前往这座城市,开凿石窟变成了一条产业链,大量的石匠、画匠、抄经生前来谋生。而佛教文化就以艺术的方式被保存了下来。相关文化景点有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雷音寺、三危山、白马塔等等。
“沙漠中的美术馆”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佛教石窟寺庙遗址之一,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
如今,在南北走向近1700米长、40余米高的崖壁上,存有洞窟735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尊、唐宋木构窟檐5座。这些文物遗存,不仅反映了中国在4-14世纪绘画雕塑艺术发展的历史,而且在不同程度上提供了中国、尤其是河西及敦煌地区古代有关宗教信仰、思想观念、民情风俗、生产技术、等发展演变的形象资料,具有极其珍贵的历史、艺术和科技价值。
早在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高僧乐僔就在此建造了第一个石窟。其后历经十六国时期的北凉,南北朝时期的北魏、西魏和北周,以及唐、宋、西夏和元十个朝代近千年的营建,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石窟群。
敦煌旅游要带物品(1)注意保暖,高原的昼夜温差非常大,而且早、晚气温偏低。
一般海拔每升高1000米,温度降低6℃,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暖,即使在夏季也必须准备外套或毛衣,在阴暗的寺院殿堂里待时间长了也是很寒冷的。
另外,保持身体的干燥也很重要。
(2)高原强烈的阳光和紫外线会伤害眼睛,应准备太阳帽和墨镜。
西藏有很多冰雪环境,冰雪地及水面会反射很强的太阳光,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将双眼直接暴露在这种环境中数小时,即可造成雪肓。
所以,在雪线及以上地区活动时一定要带雪镜,或者至少是可以滤过紫外线的好的墨镜。
(3)高原各条旅游线上,尘土大,卫生条件不好,所以不宜使用隐形眼镜。
要戴的话,不妨考虑使用用完即弃型的镜片。
(4)刚刚上高原的时候由于气候干燥,会造成部分游客易流鼻血和嘴唇干裂。
所以要带上防晒霜、润肤露和润唇膏。
(5)带一些鼻腔外用软膏和润喉片可缓解干燥带来的鼻喉不适。
(6)药品:金施尔康、西洋参含片、阿司匹林、必理痛、牛黄解毒片、感冒灵、喉炎丸,止咳水、白花油、维他命C丸、胃药、纱布、眼药水及消炎药。
(7)小心中暑,高原的阳光是很可怕的,尤其在夏天做长时间的户外活动的时候。
因此高原户外旅行活动一定要备有清凉油、人丹之类的等,而且要多喝水。
发现有人中暑,应尽快将其移至阴凉通风处,抬高头肩部半躺下,脱掉外衣用水湿润患者内衣,不停扇风并用冷毛巾擦拭患者身体使得患者的体温降低。
患者清醒时,应给他补充水分。
最佳旅游时间由于敦煌位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交汇点特殊的地理位置,深处内陆,受高山阻隔,远离潮湿的海洋气流,属极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9.3℃,7月平均气温24.7℃。
全年干燥少雨,昼夜温差极大。
敦煌境内东有三危山,南有鸣沙山,西面是沙漠,与塔克拉玛干相连,北面是戈壁,与天山余脉相接。
南北高,中间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平均海拔不足1200米,市区海拔为1138米。
每年春季这里还有干热风和黑沙暴两大自然灾害,如果此时前往,应早作防备。
每年5——10月是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