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就像是一个魔咒一样,圈住了一群刚毕业的少年。
说起来,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90后,1994年出生,现今23岁。可是,父母总对别人说我24岁了,好像说小了怕别人笑话一样。至于他们对我年龄的划定,我也完全可以理解,他们无非是想通过年龄的压力逼迫我早点结婚,以便他们早日抱上孙子,安度晚年。对于他们来说,结婚生孩子好像就是我的使命,是作为家中唯一男丁的使命。婚后的孩子是不是男孩他们不会去关心,我也不清楚,只是在每次的电话里总会催促,不厌其烦的絮叨让我一度怀疑我是不是就是为了传宗接代而来。
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和他们讲起了道理。我告诉母亲我不会也不可能过早的结婚,尽管我知道结婚可能会给我带来好运,但是那是一个未知数,谁也说不准,我不想冒这个险。父母听到我的反驳愣了一下,然后就答应不再提及结婚的事。然而,下一次的电话里我还要把同样的话再重复一遍,因为他们老是忘记自己的承诺。时间久了,父母就会说,你们这些90后的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老人言,连你表弟现在也和你一个样子了,愁死人了。我看着父母和大姨们坐在一块对这个观点不停地点头时,我总是借机拉着表弟出去抽支烟,聊聊我们所谓的诗与远方。
记得尼采曾说过:“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剧本——不是父母的续集,不是子女的前传,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一点,因为好歹你要失去它。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当时看到这句话,我感觉就是在说自己,然后悄悄的保存了下来,夜深人静的时候拿出来瞻仰。我想每一个人都会干出一番成就的,龚自珍还说过“天生我材必有用”嘛!我也用这样的话语来激励自己与父母抗衡,转眼间已经毕业了。父母的电话像是催命一样的打来,每次都是一样的话,结婚。
我的意志开始渐渐动摇,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应该听从父母,结婚生子。我也不清楚自己努力下去会不会遇到自己想遇见的诗与远方,我开始怯懦,开始徘徊。甚至连毕业匆忙找到的工作都不敢舍去,我承认我变胆小了。胆小的连远游的心都没有,甚至还想这一辈子就这样得过且过。父母的电话又来了,这一次他们没有直接地说着让我结婚,而是和我约定了一个时间,27岁必须。我妥协了,一方面我不想让父母操心,另一方面我也想给自己五年的时间来看看自己到底有没有希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未来。
90后,就是这样一个群体,我们可能会为了自己的梦想推迟任何事。结婚只不过是人类延续的一种既定规则。贾平凹曾这样来阐述血缘的传承关系。他说:“爷爷对待孙子不论怎样的好,孙子是不记恩的,孙子在初为人儿时实在也是贱物,他放着爷爷的心肝不领情而偏要做自己父亲的扁桃体,于父亲是对于的一块肉,又替父亲扛着身上的病毒。由此,强调延续家脉的学说就值得可笑了。”试问,有多少人能够记得他的先人是什么模样又叫什么名字呢?最了不得的是四世同堂能知道他的爷爷、老爷爷罢了!上帝在造人时玩的就是让人占小利吃大亏的伎俩,于是人们傻乎乎地自得其乐的繁衍着,好像不繁衍真的对不起祖宗一样。
话说回来,90后之所以有很多不愿过早结婚的还是因为受教育程度得到了提升,这当然不是不结婚的借口,毕竟结婚这件事多数人是逃不过的。可是正是这种教育的提升才有了现在为了干出一番事业而宁愿单身的人。古人云:饱暖思淫欲。这淫欲并不单单指性的快感,更多的应该是指思想上的觉悟。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90后作为时代的衔接品肯定要有些与众不同。你不能用眼前的思维观念来要求当下的人,顺应潮流,到结婚的年纪我们自己就知道结婚了,至于会不会出现找不到老婆的问题,那就各凭本事了,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