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任命渝州刺史柳玭为泸州刺史。
柳氏自从柳公绰(德宗、宪宗、文宗三朝名臣)以来,世代以孝悌礼法为士大夫所推崇的模范。柳玼为御史大夫,皇帝想要用他为宰相。宦官们厌恶他,所以长期贬谪于外。柳玼告诫其子弟说:“凡门地高,只可畏惧,而不可仗恃也。立身行己,一事有失,则得罪重于他人,死了也没有脸面先人于地下,这是可畏的地方。门高则骄心易生,家族盛则为人所嫉妒;即令有真才实学,人家也未必相信,小有瑕疵,则众人都指指点点。这是其所以不可仗恃的地方。所以膏梁子弟,学习应该更加勤奋,行为应该更加勉励,得到的评价才能勉强跟其他人一样!”
11、
王建屡次请杀陈敬瑄、田令孜、朝廷不许。
夏,四月七日,王建指使人告陈敬瑄谋作乱,在新津将他处死。又告田令孜与凤翔通信,下狱而死。建使节度判官冯涓草表上奏说:“开匣出虎,孔宣父不责备他人;当路斩蛇,孙叔敖不是为了利己。没有君命就专擅诛杀无行之人,是以防万一,被暗箭先发!”冯涓,是冯宿的孙子。
华杉曰:
冯涓奏章中引用两个典故,第一个,开匣出虎,孔宣父不责备他人,出自《论语》孔子的话:“虎兕(sì)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dú)中,是谁之过与?”,这话背景是季氏要攻伐颛臾。冉有和季路辅佐季氏,知道这事取之无名,心里不踏实,去找老师请教。或者,心里清楚老师肯定不赞成,去找老师打个招呼,两人对老师说:“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一听,毫不客气,劈头盖脸就把两人一顿痛斥:“冉求!恐怕这是你的过失吧?那颛臾,先王让他做东蒙山之主,不是外国,是咱们鲁国邦域之内的附属国,也算是我鲁国的社稷之臣。这攻伐之事,何从谈起?”
冉有赶忙解释:“是季氏老夫子要打,我们俩都不赞成。”
孔子说:“冉求!古代良臣周任说过,‘陈力就列’,度量自己有多大本事才力,就在哪个位置。你既然没本事谏止主公,还在那位置赖着干什么?相一国一家,就跟相一个瞽者一样,你做导盲者,他站不稳你不抱持,他要摔倒你不赶紧扶助,你还相什么相呢?
“再说!你的话实在是大错!你说你不同意,好像你不同意就不是你的责任,那老虎野牛从木笼中跑掉了,龟玉在木椟里碎掉了,这是谁的责任啊?失虎毁玉,那还是典守者的责任。季氏要干坏事,你二人既不能谏,又不能去,还跟着干,这就算没责任吗?”
冯涓引用这个典故,意思就是说,朝廷不同意我们杀陈敬瑄、田令孜,但是万一有一天这两只猛虎跑出笼子作乱,那还是我们的责任。所以我们必须承担起这个责任来!
第二个,孙叔敖杀蛇,故事出自汉朝刘向的《新序》:
孙叔敖幼年的时候,出去游玩,看见一条两头蛇,就把它杀死后埋了起来。他一边哭一边回家。他的母亲问他哭泣的原因,孙叔敖回答道:"我听说看见长两只头的蛇的人必死,我刚刚就见到了两头蛇,恐怕要离开母亲您死去了。"他母亲问:"蛇现在在哪里?"孙叔敖说:"我担心别人又看见它,就把它杀掉埋起来了。"他母亲对他说:"我听说积有阴德的人,上天会降福于他,所以你不会死的。"等到孙叔敖长大成人后,做了楚国的令尹,还没上任,人们就已经都相信他是个仁慈的人了。
冯涓引用这个典故,就是说王建杀陈敬瑄、田令孜,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天下,为了百姓。
“开闸出虎,孔宣父不责他人;当路斩蛇,孙叔敖盖非利己。”两个典故,就把一件专擅杀人的事,包装得冠冕堂皇。冯涓奏章,就必须写进资治通鉴做范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