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给女儿整理语文小卷的时候,突然想起这个问题:高考语文考130分难吗?
不容置疑,确实难,特别难!至少在我20多年的教学生涯里,我知道的高考语文能上130分的学生,一只手就可以数得出来。
从语文考卷的卷面分布来说,首先最重要的是作文。作文总分60分,能拿55分以上那是运气+实力,双重高光的结果。
如果作文到手的只有50分,其实50分的作文已经是很优秀的作文了,也十分难能可贵。但如果作文是50分,那么剩下的题目就得拿到80分。
这就意味着剩下的题目只能扣10分,也就是说39分填空题,18分现代文阅读主观题,10分文言文翻译,6分诗歌鉴赏,6分默写以及11分的语言应用题,这么多的内容里只能扣10分。
可怕吗?只能说非常可怕。因为39分的选择题里有坑非常多,一不小心就会出错的阅读题,有范围无边无际的文学常识、词语使用。这些都非常容易出错,只要错上一道就是三分,10分就不见了约1/3。
再说现代文阅读的主观题部分,诗歌鉴赏题,又如何能保证不扣分呢?大抵多多少少也都会扣上一些。这两个方块共4道题,如果每道题扣上一分,那就是4分了。
剩下的文言文翻译以及默写这两个方块,是绝对要保持满分才能过关了。
所以你看,高考语文想要上130分难不难?难!真的太难了!估计换了李大师仙,他会要感慨一句:难于上青天。
但尽管难,每年仍然有人拿了130分以上,甚至140分,所以,无论如何,还是值得去拼一拼的吧,别人能做到的,我们多努力一把,结果应该也不会太差。
高考语文的板块就是上面所提到的那些,所以我们的方向也是固定了的,无非如下几个方面:
一、文学常识、词语、默写的内容以及文言文实词、虚词,这几大方块要去积累。
积累最靠谱的方法,我以为是回归课本。把所有的课本找出来,所有的文言文篇目一一过关,不会的实词虚词务必抄出来背下。
默写的内容也都来自于课本,初中的,高中的。市面上有一本小册子,包含有要求背诵的这64篇文章,我们可以买一本,把所有的内容都背下来。
文学常识和词语的使用,这两块最好结合题目来做,把能够见到的题目都做一遍,错题抄下来,常常去复习去背。
我想能够做到这个程度,这些要求背诵的、积累的内容就没有问题了吧。
二、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的主观题。需要去积累基本的术语,积累答题的模板。
很多人以为阅读题靠的是理解能力,确实,理解能力很重要。如果不理解,模板背得再滚瓜烂熟也是不行的,因为不理解,你答出来的内容往往风牛马不相及,模板也救不了你。
但仅仅只是理解,不懂得答题的模板,答题的术语,那也是不行的。
比如小说阅读题常考的标题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人物形象等等,这些老师们都会给大家讲答题的模板。这实际就是一个答题的思路,我们该往哪个方向去想,该往哪个方向去答题,模板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思路。按着模板来答题,我们就不容易走偏。
当然,这些年高考一直在改革,出题者都在尽量绕开模板来出题,出的题目更加回归文本本身。可这又有什么问题呢?如果我们理解了文本,又有模板做底气,这样的题目就更加简单了。
三、作文这一块,结构很重要,素材的积累也很重要。
高考作文这些年基本固定在写议论文,议论文是一种非常讲究结构的文本。
很多人反感语文老师讲作文结构,似乎。有了这个结构,我们的孩子就没有办法发挥自己的写作才能了。
其实,老师们也是逼不得已。高考改卷那么紧张,一篇没有结构的文章,万一改卷的老师没有看出你的观点来,你的文采再美,观点不明确,你的议论文也是不成功的。
至于素材这一块,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最怕的就是布置一篇作文下去,所有的学生都用同一个人物、同一个事件作为事例。
所以积累素材非常重要,在素材的运用上,永远都是新颖的素材更能吸引人眼球。
改作文的时候,老师们之间常常会说,我一看到爱迪生又发明了电灯,司马迁又受了宫刑,我就不想给高分。
是啊,按一个语文老师教两个班,每个班50个学生来算,几乎每写一次作文,大概得有三四十个同学写爱迪生发明电灯,司马迁受宫刑。一个学期下来,再加上大小考,估计得看三四百次这样的素材,哪个老师还会给这样的作文打高分呢?
作文这一块,保证了清晰的行文结构,新鲜的素材,再加上名人名言的引用,稍微漂亮一点的文采,拿50分应该不难。
高考语文考130分难不难?难!但绝对是有可能的,努力吧,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