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庸庸碌碌者和成就大事业者之间,必然有诸多差异。其中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前者大多盲目被动的前行,而后者大多有自觉性,即对生活态度和目标的明确性。
中国教育的最大弊病莫过于功利教育,孩子被送进学堂,无非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名次而学习,有几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的。大人从孩子年幼时就灌输功利主义的思想, 比如说,你今天考试班里第几名啊,你要为了以后的工作好好学习啊。有几个家长会说,你今天学习收获到了什么啊?有的学校也为了所谓的“荣誉”,早早地要求孩子们去学校。有时候天没亮,我就看见几个约莫三四年级的孩子背了书包去上课了。这简直是对孩子身心的戗害和荼毒!如果教育家们能够仔细作下调查的话,估计有许多孩子不知道为了什么而学习,只是为了应付家长及师辈的催促,这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是机械的,功利的。换句难听的话说,就是呆板的,书呆子气的。不得不说,这对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也是一种戕害。
倘若孩子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并不仅在于以后能过上一份舒适的生活,而更多在于学习中的乐趣和学习能带给自己的人生意义的话,那也就不需要起早摸黑的上课了。他自然而然的就会努力且有效率的学习,一个自觉的人是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情的。
人生意义之类并不空泛遥远,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情感的寄托,所谓爱情,亲情,友情等等情感都是人生意义的一部分,人活着并非行尸走肉。而据我所了解的学校教育就是将一个富有灵气的人活脱脱地吞噬为一具行尸走肉的机构。为什么很多人到了大学会备感迷茫,因为这是一个思想的自觉期,这是矛盾的交会点。虽然自觉意识有了较大的自由空间,但摆在眼前的有就业压力,生活压力,而对于大多疏于防备的人来说,这些接踵而至的压力简直如泰山压顶,措手不及。
我们应该要努力把这个自觉期推地更早些,及早做准备,孩子的心理负担便会越少些。有人会说,难道十几年的学习还没有做足准备么?那我想说是的,一点都没有。心有体会者自然会明白准备为何不充足。无非是盲目被动无自觉。
很多人跳楼的心理状态必然是内心矛盾冲突的不可调和,进而演变为极端的表现。何来内心矛盾?那就是思想观念的冲突,思想观念大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就学生而言,就是出自于自觉与被动状态之间矛盾的激化。而在大多数情况下,自觉意识还是相当薄弱的,它要么被被动状态吞并,要么作殊死的搏斗,倘若战斗胜利,那便是一片光明,倘若相持不下,后果也可想而知。而这所谓被动状态也就是家庭学校的压力,他深深扼杀了孩子身上的自觉性。很多学生潜意识里或许会有所抵抗,多见于暴力和宣泄,但是等这些状态过去后,他的意识层面还是停留在家长和学校赋予的观念之上❨要好好学习❩。不知道为了什么而学习,不正如就像人不知道为了什么而活着一样可悲么。即使知道了是为了以后要找份好工作而学习,那他的精神依托又从何而来呢。社会上的叛逆青年们也不全是由于家庭环境造成的,学校教育要负很大的责任。学校教育的并不是爱和宽容以及引导,而大多是语言以及肢体暴力。
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归根到底只想说明一个问题,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很重要。这个自觉性是主动积极的,有情感依托也就是人生意义的。教育是要从娃娃抓起,但要怎么教育还是需要家长和教育界深思熟虑的。
人活着的确很现实,物质是必要条件,但很多人错在将物质生活绝对化,片面追求物质生活,以至于连思想教育也是物质化的。拜金主义之类都是物质欲求的表现。食色性也,人对物质的追求本无可厚非,然而因了物质而把情感生活(区别于虚情假意)抛于脑后,那就引来诸多不是了。人区别于禽兽是因为有理性,即所谓反省的力量,道德的力量。人不会凭着本能去做事情,他会反省自己的动机,到底该不该做。如果人失去理智,做出禽兽行为也是很正常的。愈懂得反省的人其自觉意识必然愈高,他能将物质欲和精神生活处置妥帖,不会偏轻偏重,这样的人生不能说一帆风顺,但必然是和谐融洽的。
教育孩子首先要纠正的就是物质观和精神观之间的关系,而且要从娃娃抓起,刻不容缓。
另外补充一点,接受教育不是有没有用,而是有没有有意义有价值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