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以来疫情肆虐,从湖北到全国,到如今席卷全球,只不过短短两个月时间。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打乱了大家的工作、生活节奏。至今,仍有众多企业、个体户未能正常开工,对经济的冲击巨大。
资本市场也表现了未来经济的担忧,近两周全球股市都在暴跌,其中美股发生了4次熔断,股民们每天都在见证历史。不仅如此,原油、黄金、虚拟币市场也上也不同程度的暴跌,一时间出现了“资产荒”,买啥都亏。
哀嚎之下,也有狂欢
医用防护
这类行业受益最为直接:一罩难求的背景下,口罩概念股纷纷翻倍,泰达股份最高涨幅三倍,仅用了不到两个月;红外测温行业也表现不俗,如高德红外、大立科技等,在一个多月时间翻倍有余。
生物制药
也很好理解,最终根除病毒要么靠人体免疫力,要么靠特效药。生物制药类公司短时引起高度关注,海王生物曾经半个月翻倍;美股吉利德科学曾传特效药已经临床状态,备受关注,不过目前股价并没有亮眼表现,在震荡向上。
在线教育
疫情警报尚未解除,学生停课不停学,在线教育再次兴起。紫光学大、方直科技等在线教育概念自然而然受到追捧,许多也录得一倍涨幅。
远程办公
未上市的钉钉和微信办公,也借此大火,虽然惨遭小学生差评,但是用户飙升也是不争的事实。国外的zoom专注在线视频,目前也是翻倍状态。
SaaS
由于主观和被动的原因,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线经营和协作。A股的中科创达、中国软件等;港股SaaS三剑客:金蝶国际、有赞、微盟,此期间也出现翻倍行情,不过目前有较大回调。
游戏
“我在家我骄傲,我为祖国省口罩”,大小社区都在呼唤居家不出门,无聊之下,游戏无疑受益。腾讯发的最新财报里,四季度游戏收入增幅25%,其中海外部分暴增一倍,受益之大,可想而知。
此外,还有视频直播(典型的春节档改在线播的《囧妈》)、生鲜配送(居家隔离定闹钟半夜抢菜)、物流(没有顺丰就没有安全感)等行业也引起较大关注。
总结
可以说疫情带来多数人的悲伤,但也有少数人的狂欢,许多行业被彻底激活。但是这个影响也分长短期:影响情绪的是短期,事后可能迅速凉凉;影响习惯和观念的是长期,经过特殊事件激活后会得到长足发展。
很明显,口罩、体温计这种短期刺激出来的需求,不会长久,相应的股票经过一番热炒,能否持续,还得看疫情发展情况。
生物制药、游戏类也算短期,病毒没有特效药,游戏也是无聊之选,不过这二者会有一定的用户和关注度留存。
在线教育、远程办公、SaaS行业的受益应该是长远的。人们会发现在线上,一个老师可以教一万个学生;可以足不出户发起数十人的会议协作,居家办公减少通勤时间,甚至可以不用租用办公场地和相关设备;在线经营无区域限制,可以快速触达更多用户。人类在不断追求便利和低成本,这些行业具有这样的特质,观念也会逐渐养成,利好会持续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