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因——人的生存欲望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无论是阶级斗争学说,还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交互作用,这些明显都是人类社会化性格托衬下产生的社会学说所阐述的社会动因,都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层动因,而只是一些社会化的表面性状,真正支持人类社会发展的是存在于人类本能之中的生存欲望。
依据人类神经生理学的现代成果,我们已经发现在人类的神经生理运动中存在着利好选择的倾向,也就是说人在遇临各种事物时神经会做出本能的趋利避害的反应。我们不要用人的许多错误选择来否认这个科学的结论,因为人的错误(不利)选择事实上是社会化后天教化的结果。人的社会后天教化的不同决定了人选择能力的高低。即使人在选择错误的时候,神经上的利好选择并非不存在,而是被后天性格所掩盖,而深存于潜意识之中。这里要强调一下的是,神精生理上的“利好”选择,这个“好”是以人的基本生存需要“维护生存”而决定的,也就是说是利生的,还是害生的,是决定它的标准。这样,我们就看到人的生存欲望是推动人类生存发展的动因,这个推动力不但是性格上的,更是生理上的,而人类社会的一切发展则是由生存欲望而派生出的各种欲望体系推动的。
人的生存欲望存在于人的本能之中,由此而派生出的各种欲望体系主导着人的社会性格,在各种欲望作用下的人的社会性格的集合体强力作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由人的生存欲望最先派生出的欲望即是食、色,食欲与性欲最直接、最强力的体现着人类生存繁衍的欲望。食欲是个体的生存欲,性欲则是群体繁衍的种群生存欲。个体生存欲、种群生存欲,加之人类神经生理上的利好选择,使得人类懂得发展是个体、种群得以存续的最佳手段。
当发展的欲望作用于生产力,势必推动生产力的进步,而生产力的进步就要求管理生产与财富的秩序,以利更好的,更进一步的发展。由此,政治欲、法制欲、权力欲、财产占有欲、求知欲、享乐欲等等人类现代文明发展初期的各种基本欲望产生了。这些基本欲望又派生出许多更为具体的,更具各时期特色的欲望,与之一起共同推动着人类物质文明时代的发展,最终催成了我们今天的文明与进步。
随着第二次飞跃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的惯性越来越带动人的欲望体系的变革。食、色这两种基本欲望将越来越隐化,生存也不再是对人构成强烈刺激的问题,随着电子还原技术、克隆技术、分子排列、基因组合的科学成果的日益完善,将使人不再惧怕死亡,发展跃居于欲望体系的主导地位,发展欲将支持人类向宇宙空间迈进。由于发展欲地位的提升,它以下的欲望体系也将重新组合,生成新的欲望组,掌控欲、精神渴求欲、无限欲、圣神欲、自然欲等将成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强力支柱。
和第二次飞跃以后许多社会基础概念的隐遁一样,人的生存欲望也将隐遁,但绝非消亡,而是深植于人的潜意识之中,在第二个自然界大环境的挤压之下成为新本能之本能,退隐深山与自然融为一体,成为历史,永无复出之必要,发展欲成为人的本能欲。
将来人类也许还会咀嚼玩味它,但那只是对历史的回忆与研究,就像我们今天对待远古的历史一般。
作于200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