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临近,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简历被pass、笔试被“鄙视”、面试被碾压,都是必然的经历。作为应届生,该如何准备PM求职呢?下面,小路就和大家分享备战求职PM的经验方法。若能给你帮助,欢迎分享收藏点赞鸭。
文章很长,纲要如下:
01 内容篇--需要学习什么?
制定产品知识体系--提升核心竞争力
增加求职技巧储备--提高面试通过概率
02 动力篇--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两个方法--保证学习热情
两种观念--缓解学习压力
01 内容篇--需要学习什么?
高校没有“产品经理”专业设置,不存在一套成熟的产品知识理论体系。相关产品知识都依赖于一代代产品人的经验总结。没有“课本”,该学什么呢?
制定产品知识体系--提升核心竞争力
从制定产品知识框架下手自学,为上上策。说到底,掌握产品相关知识技能才是应聘者的核心竞争力。
知识框架,不仅有助于梳理学习思路、安排学习步骤、检测学习进度,还能方便大脑存储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人类大脑对杂乱的内容是排斥、抗拒的,而更偏爱有联系、有条理的事物。
小路浏览百篇产品相关信息(产品岗JD,产品人的文章,培训课程纲要等),总结出一个产品知识框架,基本覆盖了产品岗小白所需掌握的知识要点,大家可以参考下图,制定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水印图再次来了(〃'▽'〃)):
产品知识体系没有标准答案,制定框架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结合自身优势
产品岗竞争压力大,“扬长避短”的优势差异化打法,才能让应聘者脱颖而出。
你在医疗行业有优势,就可以将行业知识与产品技能的交叠部分,单独列为分支;
你的专业与设计有关,就可以将产品设计枝干丰富、细化;
你的求职定位是数据分析PM,就可以围绕数据分析来制定框架。
定期检查,灵活修正
随着能力水平的提高,大家的观点和眼界都会趋于成熟,对产品知识体系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所以要定期检查修正自己的框架,以保证努力方向的准确性。
小路的学习笔记,基本就是按照所列框架的逻辑,来准备和分享的。如果大家认同小路的产品知识框架,可以参考笔记内容,将该框架图的颗粒度进一步细化。
制定体系框架后,从哪些渠道获取知识内容呢?小路曾在笔记中分类总结过:获取信息渠道总结
增加求职技巧储备--提高面试通过概率
简历是敲门砖
有多少简历是2h内赶出来的?有多少同学用1篇简历投遍了大厂?
简历是用人单位淘汰头批应聘者的依据,如何在30s内让简历生存下来?值得琢磨。小路有一个小技巧,再有心得会及时更新。没有实习经历?实用技巧让简历言之有物
笔试题目不刷白不刷
刷笔试题有两个好处,①提前了解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岗位能力要求;②拿个高分,挽救简历的潜在瑕疵。
从哪里获取笔试题目?
粉笔网--行测题;
牛客网--(少量)产品题;
关注卖求职课程的营销群,会有分享。
小路收集整理过一些题目,会持续收集:
面试能力准备
首先说明,在面试胜出的核心竞争力,是所掌握的产品知识体系。提高面试能力,是为最大程度展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准备面试,可以从以下2个角度切入:
(1)预测面试问题
预测面试问题可以依据简历和面经。
简历: 简历是面试官提问的起点。面试官一般会从岗位匹配的经历入手,关注关于该经历的每一个选择节点的背后逻辑。
比如,你遇到什么问题?你是怎么做的?你为什么这么做?你的经验收获是什么?
面经:可根据他人的面试经验预测问题。面经查询网站有:看准网、职业圈、面试网。
小路也时常会推送产品岗面试的常见考点,并附有个人解析,可供参考。
(2)预演面试场景
答案背的熟,不一定面试效果好。预演面试场景,可以体会面试过程的心理变化、增强应对随机情况的能力。
除了邀请“面试官”,模拟单面,还可以找同学共同模拟群面(大厂常有群面筛选环节),B站有一些模拟群面视频,可以参考练习。
02 动力篇--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知道“学什么”还不够,明白“如何学”才能达成最终目的。
两个方法--保证学习热情
“避重就轻”是大脑的天性。“学习”对于所有人都是痛苦的。在明白“自学要有流血流汗的准备”的基础上,小路有两个“减轻痛苦”的方法:
第一、产出与输入并重,用成就感对抗痛苦
小时候写作文,憋半天才写够200字,但小路很喜欢写作文,因为第二天老师会让学生在小组内朗读自己的“作品”。
其实不管“作品”有没有人欣赏,产出本身就带有“成就感”的属性。“输入”是强制地、被动地理解或接受他人的观点,而“产出”是自我的表达,是自身能力的证明,一定会给内心带来满足与愉悦。
在学习知识点以后,大家可以将所学内容整理形成笔记,或者利用所学知识实操,比如写一份产品分析报告、画一个产品功能流程图。
这样的“产出”过程,不仅能极大程度调动学习热情,同时也能提升对输入内容的理解。
第二、把控自学节奏,设置奖励节点
这个方法很好理解。对于学习来说,时间投入和学习效果不是成正比的。大家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时间(上午?深夜?),学习周期(每天2小时?两天3小时?),并适时自我奖励。比如,投入学习1小时后,就奖励自己刷一集电视剧、吃一包辣条。
奖励会“欺骗”大脑,让它以为只要认真工作,就能得到满足,并建立条件反射。
什么巴浦洛夫?我没有说狗狗的事情(。・ω・。)
两种观念--缓解学习压力
在学习中遭遇挫败很正常。比如,背不住,理解不了,以为掌握了结果被人吊打。这时候我们很容易自我否定,感到愤怒、沮丧。该如何调整自己状态呢?
第一、把一切交给时间
这个方法不是鸡汤。人的认知过程是螺旋上升的过程。“顿悟”的本质可以理解为,曾经隐藏在大脑中的某种记忆,在现有的认知水平上的突然觉醒。
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验,读三年级的时候考试成绩并不理想,读四年级时看三年级考题会觉得特别简单。
所以学东西不能急,大脑的负载是有限的,你过多给它压力,它会选择性“昏迷”,停止工作。学不会?那就先放弃。可能明天,一下就能get到知识要点。
第二、找到目标一致的“同伙”
这个方法有点鸡汤。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
当你面临失败时,看到同伴也失败了,心理找到平衡,好开心(关爱自己,远离损友(╬◣д◢));
当你需要帮助时,同伴刚好积累了相应资源,好开心(共同进步,水涨船高ヽ(゚∀゚)メ(゚∀゚)ノ );
当你意志消沉时,发现同伴正在热火朝天地努力,怕被落下,重整旗鼓,好开心(是压力也是动力ヾ(๑╹◡╹)ノ")。
「路人十六」在努力为求职产品岗位的小伙伴营造归属感,相关功能和内容在逐渐完善,若有需要,后期会组建产品求职群组,供大家交流、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