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主持了一场300人的线上讲座。这是我第一次主持大型会议讲座。
1.讲座情况
这是"学习交流群"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系列活动的第三场,主讲人是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培永研究员。
题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若干命题的学理性思考
陈培永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时代观
二、自我革命、社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与科学社会主义观
四、国家治理、中国制度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五、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
六、作为根本性建设的政治建设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
根据"学习交流群"的传统,除了主讲人,还有三个讨论人。本次讨论人分别是:中国地质大学辅导员、讲师薛思雅,山西师范大学副教授姜延博,北京日报理论部编辑李攀。讨论人讲完,还安排了群主——人民日报理论部编辑肖伟光博士的点评交流。
本次讲座在腾讯会议进行。陈院长影响力号召力特别强,全国各地粉丝很多。本来7:30的讲座,很多人提前一个小时进来,到7点的时候已经有200多人了,正式开始的时候已经满员,后边的人都进不来了。
2.主持情况
作为主持人,我的主要工作包括:
会议之前:征集讨论人,发活动广告,跟主讲人沟通系讲座细节。
会议当天:维持会场秩序,介绍讲座和主讲人情况,在主讲人和讨论人之间串场,主持提问交流。
会议之后:总结,写简报。
当天活动非常顺利,老师讲得深入浅出,一般人觉得枯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他也能讲得引人入胜。几位讨论人也准备充分。听众也很热心,老师讲课过程中始终满员,后边的讨论环节大部分人都一直跟随,最后关灯结束时仍有200多人。
我的主持工作也一切正常,虽然全程很紧张,但好在进展顺利,没有出错。以前当众讲话磕磕巴巴的我,这次竟然能够顺利地主持下来,而且可以适当地谈笑风生。
让我很感慨。
讲座结束好久,我的心情仍然很激动。
3.我的感受
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10年功。今天主持首秀的成功,背后其实是不断努力、积累成长的结果。
之前也有过一些小型活动的主持经验。如:
2017年12月,我主持了我们班本科03哲学班的毕业10年聚会,老师学生共30人左右。
2019年春天,我主持了两场小规模的相亲活动,20人左右。
最近一段时间,我主持了几场007-166班线上分享活动。
这次是大型活动,中间有很多需要串词的地方。
去年12月,第六届国家治理高峰论坛宜宾峰会 ,我全程参与了筹备活动。当时邀请的主持人是中央电视台的王冠和四川电视台的安丽,我参与了部分主持词的撰写。
而以上这些,都是我走到现在这个层次,所迈过的一级一级的台阶。正因为有这些基础,所以当时群主让我主持时,我才敢接这个活儿。
这次讲座成功的主要优势还在于,主讲老师讲课的对时间把控能力很强,之前确定的一个半小时,没有拖堂。几位分享嘉宾也是按照之前规定的5~8分钟分享。所有参与的人都很给力。
当然前期也有我们后台群的互相协调。
我以前从来没有用过腾讯会议这个软件,这次主讲人提出要用腾讯会议,所以我是临时下载软件学习使用,提前一天又跟几位分享嘉宾先提前测试设备,提前把可能遇到的问题都演示一下。
头天晚上还加班写了主持词。并提前自我排练,预估所需时间,做到心里有数。
所以哪怕周六白天很忙(上午陪大宝练琴,下午去看了房子,然后又陪大宝录制了他们班会需要分享的视频),晚上活动也可正常进行。
所以,凡事,只有认真做,才可以做好。尽力了,才不会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