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服务区,这个是在一个梦境中得到的启示。
我们一路走来,经过了很多个岔路口,在梦境中会出现某个岔路口的选择如果当时是那么选择,过的生活是如何的。梦境很玄幻,就像异度空间一样,人的选择会带来周遭很多事务的改变。
这个主题不是为了追忆过去,因为我们知道那毫无结果。
与追忆相对比,让我更为关心的是,如何为自己,为以后的人来打造一个可以让人生停歇的服务区。或者说,这个世界上其实本身有停歇区,而我们不自知而已。
我们总说人生应该要适当的停下来。
人活到此处,我想说这是一句无用的废话。原因在于几点
1,年轻的时候,根本不知道 停下来去做什么?为什么要停下来? 朝气蓬勃的时候,“”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击书三千里“ 总觉得时不待我,只是还没有好的机会出现。只要好的机会,就会直挂云帆济沧海。 无路一直走便是路?为何要停?停下来不是耽误时间吗?
这个问题,从自身角度上,我觉得仍旧无解。因为这种朝气和冲劲,年轻人倘若没有,大概也就算不上年轻人了。
这个时候,前辈的作用其实就挺重要的了。自身角度上无法解决的问题,还是需要靠外部的力量来助力。古时候,有师门恩师,有同修道友的前辈,有乡里乡贤,再不济有宗族长辈。(父母辈,但是非父母)能够加以引导。这种并非教育,更多的时候,见到提醒一句。这句在当下未必会生效,但需要的时候真的能够多一个选择。
2,年轻的时候,定义不清楚什么是停下来。不工作去旅游,回家探亲就是停下来呀。只要不在工作就是停下来。
在没有GPS导航可以指引的时候,我们开车上高速找不到路。大家可能都会找一个服务区停下来。可只是停到服务区即可吗?当然是要找人问路,可能还要多问几处确认下。然后根据自己要走的路,该加油的时候加油,该吃饭的时候吃饭,该休息的时候休息,该修整一下就可以马上出发的就马上出发。
如果停下来没有被定义和了结清楚,我们会以为自己真的停下来过,而且认为这种停下来是浪费时间,完全没有用。我就应该马上投入战斗。
生命是经不起搁置的。停下来又要停到生命时候呢? 如果有一个指标来检测是否真的停下来过。我会问一句话
此刻的你,是否平心静气的,知道自己要面对什么,在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可以保持一个时期的稳定应对。哪怕情况比较糟,也在自己的预料之内。不同选择会通向哪些不同的路径。是否大致上求证过这些路径所会发生的一些事情与结果。
我相信这个时候考虑的路径和可能会碰到的结果,一定会是片面的和有局限性的。在这里学习和社交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是否有可以询问的书籍,人物,甚至是组织。没有人可以给你保证什么?就像给你指路的人。不知道你的车况,技术如何,但指路人的描述的确可以帮助避开一些事情,特别是他们特意交待的事情。虽然不一定会碰到,但是总会多留个心眼。
3,无处可停。
停下来是为了平心静气。而且可能在尽可能小的消耗下进行。
以前寺庙还能够起到一定的【停】的作用。现在的寺庙,这样的功能基本上消失了。大多数都成了 旅游的附庸。而非心灵的寄托之处。如果寺庙都分不清楚蹭吃喝和人在迷茫之中,停下来寻找自己的本性。当然这寺庙的确也不适合作为停下来的地方
这个话题讲的不算清楚。事情也很难一次性讲的清楚,所以在此处不苛求,把这个念头记下来。方便后续有机缘的时候再行蓄念、
自己的人生服务区,在年轻的时候并不是很懂,也走了很多弯路。
希望自己在有余力的时候,能够建立这么一个服务区,为需要的人提供一些帮助。 线下还没有能力的时候,在线上可以先做一个探讨。在人生服务区的过程应该是如何的。目的是相对比较明确的,就是心在举棋不定的时候,可以调整和安住的地方。不收费但是接受供养。
这个地方有这个地方的规矩和仪轨,进入此处先在外院学习规矩,申请通过了,才能到此局主。通不过的,就在外面住民宿和民房。功用不同,生活的仪轨自然也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