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就是一个听话懂事的乖乖女。
初中开始起,我一直在学校寄宿生活,一晃这样的日子已经迈入了第十一个年头,现在的我在南京的一所高校读研究生。也许是长期一个人生活在外,我和父母很少有深入的沟通。我时常觉得我的父母根本不了解我是谁,以及我想要什么。
可能他她们也觉得没什么认识我的必要吧。因为他她们所需要的只是一个优等生,一个优质的劳动力。抱歉,如果这些话有冒犯到任何人,我表示歉意,但这些的的确确都是我真实感受到的。
高考那一年,我听从父母的意愿,填报了英语师范专业。18岁的我并不了解世界的全貌,觉得好像当个英语老师就能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18岁的我同样不了解自己,不知道应该畅想什么样的人生。于是,稀里糊涂地,我去上了大学。
也许每一种选择都伴随着遗憾。随着英语专业的通货膨胀,我越来越不满意自己曾经做出的选择。我不想说当时是父母哄骗着我成为了师范生,因为在他她们眼中,成为坐办公室、拥有良好福利还有寒暑假十三薪的英语老师是他她们能够为子女谋到的最好出路。所以,我不会去怨谁,毕竟,成年了之后,只有我们自己能够真正做出决策。我只恨自己,在父母的保护下也囿于他她们的认知局限。
我的觉醒还是来得太晚了。大学四年,我仿佛已经认定了这个选择,学业上我游刃有余,成为了这个学校这个专业的佼佼者,一路顺风顺水的我不经过任何思考,基于路径依赖保研去了更好的学校,在英语这个赛道上卷到了研究生。
本科时候的我,仗着自己英语说得好听,总觉得自己的天地无限广阔,觉得人生有许许多多的可能性,不可能只去当一个中学老师。我觉得那样的环境太限制了,不符合我热爱自由的天性。但是懒惰的、安于现状的我从未试着去踏出自己的舒适区,我做着简单的家教,老师们推荐的工作,却从未主动地谋求自己的出路,没有试着结合自己的专业技能去尝试自媒体、电商或者其它行业。曾经我自以为无限广阔的天地突然如一张大网笼罩住了我,那样地逼仄和狭小。
在别人的眼里,我有着光鲜亮丽的高学历,而实际上,我的内心是虚的、是焦虑的、是不安的。我依然是那个好好学生,依然是别人会赞许的好孩子。但每每有人问起我爸妈我奶奶以后出来做什么,他她们乐呵呵地说,英语老师啊,我都会下意识地产生反感和抵触的心理。
我不甘于成为一个中学老师,但又没有不成为中学英语老师的底气。这是我人生的困境。
回想起当初保送研究生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逃避。如果当初不去读这个研究生,那也许现在,除了教学没什么其它技能点的我早已站在了讲台上,受周围环境的影响马上就要进入相亲、结婚、生娃的三件套传统人生轨道。那样的人生对我来说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我选择一头扎进了研究生这另外一个泥潭,一个同样不能拯救我但可以帮助我延缓相亲结婚生娃的象牙塔。
而现在,和本科不一样的是,我终于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来自现实的压力。
我是主动和爸妈说不要给我生活费的,自从幻想着经济独立以来,我很少有不为钱担忧的时刻。甚至,赚钱焦虑已经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谈了恋爱以来,我为未来发愁。我和男朋友的家庭背景都属一般,都是家里的第一代大学生,都承载着父母的期望,将来有一天进入编制进入体制,拥有体面的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不由地去想,两个人以后的工作会怎么样?毕业了有没有足够的现金流支持我们结婚买房?如果双方父母不是很认可的话,我们是不是有足够的金钱和底气去坚定选择我们想过的人生?
这些事情,样样都和钱有关。
我爸妈显然是不支持我谈恋爱的。自从知道我谈恋爱之后,他她们就开始以各种方式提醒我经济基础对于婚姻有多重要,要选对人生的另一半,不想我过得太辛苦,还说现在这个阶段反而不应该谈男朋友,言外之意就是:要保持单身的状态方便成为英语老师之后进入相亲市场找到比我们家条件更好的优质男。
哈哈。
他她们当然不会说得那样直白,这些都是我所感受到的最赤裸裸的来自父母长辈的压力。我不想去理会他她们的说教,我当然知道钱有多么重要,现实的世界里我们不可能有情饮水饱,但是这种无视我主观情感,一味强调条件条件条件的做法让我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商品,一个底层社会里培养出来的面容姣好、学历不错、工作体面的花瓶,最终目的是找到一个金龟婿,去减缓他她们的人生压力。
我尚未实现完全的财富自由。在财富不自由的情况下人其实是没有话语权的。过去这段时间里,每每他她们开始要和我讲道理,我都是本能地产生抵触,建立防御机制。我容易感到生气、冒犯,因为他她们是那样地固执己见,不可撼动。与他她们的争论全都以徒劳而告终。现在的我,已经不试图去改变他她们了,我能做的只是遵从我的内心。你也许会说我的内心不一定是对的。也许,但这是我当下感知到的全部的真实了。现在每每开始有观念上的冲突,我都只是做一个软处理,我仍然会在意他她们的话,仍然想和他她们分享我的观点,仍然怀抱着一丝幻想。
但我知道,这一切,要么我有足够的金钱为自己的人生自负盈亏,要么我有足够稳定的内核能够坚持己见,要不然,我仍然会屈服,仍然会退让。想起一句话,叫生气的本质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我暂时没有办法和家庭实现完全的精神分离,某种程度上我依旧渴望获得他她们的认可;我暂时没有办法为自己的选择买单,没有金钱带来的底气和自信。
但我已经退无可退了。和父母争吵的这些天里,我已经深刻地认识到,如果我真的想拥有独立的人格,那我就必须为自己兜底。我必须支棱起来,提高自己的财富,强大自己的内核。这些争吵未必是坏事,也许它们就是我人生觉醒的契机和成长的动力。凡事发生皆利于我。
希望,多年后再次看到这篇文章的我,已经拥有了为自己的选择撑腰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