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9岁的儿子聊天,说起他曾经偷偷给我起的外号,他不好意思地说:“那是因为以前你经常凶我,对我发脾气,不过现在嘛……”
他小眼珠一转,说:“现在你是温柔的正能量妈妈!”
“哇!原来妈妈已经不是超级无敌暴力女了呀!”我激动无比,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说实话,从超级无敌暴力女到温柔的正能量妈妈,在教育儿子上,我确实走了不少弯路。和儿子之间的关系已经从过去的剑拔弩张、一点就着,变成了现在的无话不谈、母子和朋友兼具。
更重要的是,亲子关系的改善让我能够更好地引导儿子健康成长。
一、超级无敌暴力女的由来
大概是来自于自己内心安全感的匮乏,我总是担心儿子表现不好。
上幼儿园时,每次接他,最怕听到老师说:“宝宝妈妈,你稍等一下”。吃饭时把青菜含在嘴里偷偷吐掉,不好好睡觉还说话影响别人,和小朋友打架把对方胳膊抓破了……老师一番“告状”,让我从担心变成焦心。
回到家先是训斥一番,但凡他顶嘴不服气,还要罚站或者挨揍,最终他要保证第二天乖乖听话才作罢。
其实儿子聪明、活泼,背古诗、摆积木、做手工……这些几乎没让我操过心。不过他也调皮、好动,是我眼里的冒失鬼。
几乎每天都会把桌上的水、牛奶、果汁等等各种饮料弄撒一次,被家务、工作弄得不甚其烦的我第一反应经常是大声抱怨:“哎呀,你怎么回事呀!怎么又把水弄撒了!”
后来有一次,我突然发现孩子不小心做错了事,第一反应不是想着怎么补救,而是呆立在原地,用惶恐的小眼神盯着看我的反应。
类似的眼神还有,他在超市哭闹着要玩具回家被我揍的时候,在餐厅跑来跑去不听话被我大声呵斥的时候……
我突然意识到,孩子是害怕我的,甚至可以说是恐惧。
错误的教育方式不仅让孩子离我越来越远,家里的氛围也常常变得剑拔弩张。我埋怨先生溺爱孩子没原则,他埋怨我大呼小叫让家里不太平。
父子俩倒是关系很好,儿子偷偷给我起外号,不让我知道。某次先生说漏了嘴,我才知道自己被冠以“超级无敌暴力女”的称号。
这让我既生气又难过,辛辛苦苦为了孩子,却得不到理解。
二、转变从控制脾气开始
儿子满是恐惧的眼神,让我开始反省。先生也旁敲侧击地提醒我,慢慢来,别老对儿子发火。
我开始尝试着改变,首先就是改善焦虑,控制情绪。
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的确非常困难。
我甚至把“超级无敌暴力女”写在家里客厅的白板上,来提醒自己。一次他在吃饭时手舞足蹈,把汤打翻了,然后立刻转头看向我。
我赶紧说:“没关系,妈妈知道你是不小心的,快想想怎么补救!”,儿子大概对我的反应有点意外,先是愣住,然后才想起去找抹布。
和类似的小事比起来,最让我头疼的是他哭闹着要东西。这一招对先生很管用,所以通常是被儿子哭闹弄得不好意思的爸爸满足要求,成了好爸爸,而我因为发脾气成为了坏妈妈。
我下意识地通过深呼吸、换个环境,不断地提醒自己学着控制情绪。
记得有次带儿子去放风筝,他看着别人手里风筝印着孙悟空,非要买个一样的,甚至哭闹间扯坏了手里的蝴蝶风筝。
原本准备大发脾气的,我赶紧转过身,做了几次深呼吸,在心里发问:“自己生气是因为什么?说到底是因为他的表现不符合你的预期罢了。”
想想自己小时候也有过那种特别渴望得到一件物品的心情,我对儿子说:“你是觉得那个孙悟空的风筝很酷,所以也想要一个,是不是?”
他点点头,继续大哭。
“但我们手里已经有一个蝴蝶的了。如果你继续坐在这儿哭,那今天愉快的放风筝就要变成不愉快的事了!”
“妈妈,我可我真的很喜欢那个风筝”。
“好吧,那你开动脑筋想想怎么能得到,反正在这哭闹,我是不会买给你的哦!”
儿子又哭了一会,看我自顾自地摆弄风筝,不好意思地走过来和我一起玩。为了鼓励他的知错就改,我给他买了一个新的风筝,他也忘掉了刚才的不愉快,玩得更开心了。
其实,很多时候父母生气是因为孩子的行为不符合大人的预期。而我们的预期是不是准确地以孩子愿意接受的方式表达清楚了?
如果我们的期望如果和孩子的意愿有冲突,应该怎么去解决?只是利用大人压倒性的优势强迫他,只会让他从心里反感和抵触。
人们常说:“被情绪冲昏了头脑”。我发现当大脑开始思考,我们就不会再被情绪左右了。
解决了情绪问题,我就很少对儿子发脾气了。慢慢地,我和儿子的关系缓和了不少,不过要想让儿子听从我的引导和建议,还需要恰当的沟通方式。
三、恰当的沟通让我和儿子成为朋友
有句老话:“油盐不进”,经常被大人用来形容叛逆的孩子。很多父母也觉得说什么孩子都不愿意听,都听不进去,特别是在写作业这件事情上。
过去,儿子不好好写作业,我最常说的话是:“你怎么写得这么慢,磨蹭什么呢!”
而现在,我通常会说:“一个小时过去了,你的作业写了不到一半儿,妈妈有点着急,担心写得太晚会影响你休息。”
其实,如果对方的说话方式、语言让人不舒服,人人都会在潜意识中屏蔽掉那些话,即使那些是:“好话”、“有用的话”。
所以,先让我们的语言变得可以被对方接受,再考虑它是不是能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
现在我的说话方式明显让儿子更能接受了。有时候虽然他不愿接受我的意见,但也不再“横眉冷对”,而是耐心跟我说明理由。
慢慢地,我们之间的关系拉近了不少。写完作业,他不再自顾自地玩玩具、看电视,我们会分享各自遇到的好玩的事情。
过去对于周末看望姥姥、购物等类似的安排,我常常因为儿子的反对要费劲口舌说服他,甚至还要用强迫、威胁的方式,常常闹得两个人都不愉快。
后来,我开始事先和他沟通,提前几天告诉他周末的安排,并且跟他商量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计划。儿子因为能够参与家庭决策显得很高兴,我也不再为周末的安排和儿子闹矛盾了。
时间久了,儿子和我的关系越来越好。有次和爸爸闹矛盾,他竟然说:“还是妈妈相信我,理解我!”
四、焦虑的改善源于自我的成长
看过一些教育方面的书籍,深知要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最好的办法是父母首先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白了这一点,我不再时时刻刻把目光锁定在儿子身上,开始投入更多的时间到我喜欢的文字工作中。
晚上他写作业,我就坐在旁边看书,并且约定不互相打扰,需要我辅导的问题,最后集中在一起来问我。不再管他写得慢不慢,字写得是不是整齐,每次都只是给他写得好的部分点赞。
现在的状态保证了我的看书时间,少了我的唠叨和批评,儿子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提高了,几次考试的成绩都在97分以上。
有时候,我会把自己写的文章拿出来和儿子分享,他会认真看完,有一次还指出我写的段落没有中心句,太啰嗦。
我愉快地采纳了他的建议,他的小脸上也露出了自信的微笑。慢慢地,儿子也开始喜欢写日记了,作文成绩也多了好几个“优”。
后来,我的一篇文章被一家报纸刊登了。看到我的名字变成了铅字,儿子骄傲地竖起了大拇指,说要好好向妈妈学习。
现在,我终于成了儿子眼里的“温柔的正能量妈妈”了!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爸爸帮)
作者简介:晓夜,做过电视节目主持人、编导、文秘、纸媒记者,资深情感主播,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