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说佛家讲究的是六根清净,四大皆空,但是在西游记里,佛祖菩萨也是食人间烟火的,也有恩怨情仇,功名利禄。最典型的就是乌鸡国王因得罪了文殊菩萨,文殊菩萨为报三日水灾之恨,将乌鸡国王浸入井底三年。但是总的来说没有牵连无辜之人,想来这也算是恩怨分明了。
再有狮驼岭师徒四人遭难,如来在收服大鹏鸟之时说,他在雪顶上已修成丈六金身,却被孔雀一口吞了下去,为免污了金身,不得已剖开了孔雀的脊背才得以逃生,本想杀了孔雀报仇,被诸佛劝说,反而认了孔雀为母。如来固然是为了平衡六界不得不做出的一些妥协和让步,但是能有如此格局和心胸,也算是修为的最高境界了,以德报怨,想来也只有如来才能修炼到这种高度,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佛了!
比起如来和文殊菩萨这两位佛家人来说,玉帝做的就很有些卑鄙和小肚鸡肠了。在凤仙郡那一回里,那凤仙郡侯因家事推倒了供桌,泼了素馔,喂了狗吃,惹怒了玉皇大帝,无上权威,不容一丝侵犯,玉帝倚仗手中的权势,指示手下天兵天将立下米山、面山、黄金大锁三大事,三事不断,不准下雨。一人犯过,全郡百姓遭受灾难,致使凤仙郡连年干旱,颗粒无收,民不聊生。一人获罪,株连九族,帝王的那种狠辣劲在这一章回里展现的淋漓尽致,在这一回书里,没有一个妖怪,然而百姓的生活却过的比有妖怪还惨,真真是最是无情帝王家,这应该是对现实社会最大的讽刺吧!
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的什么经,取的修心的经:一路看尽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看尽官场黑暗,生灵涂炭,一路斩妖除魔,救危扶困,普渡众生。佛本该植根在了他们的心中,心中应再无尘缘杂念。如来佛祖说无字经也是好经,只是他们还没参透,普通众生凡夫俗子就更不能明白,若说无字经是丈量道德的一把尺子,那么说有字真经便是法律文书了。一个社会仅从道德层面是不能约束所有人的,穷凶极恶之人,是没有什么道德和羞耻感的,那只能通过法律来制裁和震慑他们了,否则很多无辜的人就会受到迫害和杀戮,普遍的公平正义也就得不到保障。经是历经磨难带着无上的荣耀取回来了,但是放没放在心里,修为如何,那就看各自的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