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80天一周岁了。
去年的6月16日起,11支国际车队从巴塞罗那开拔,穿越欧洲、北美和亚洲,26000公里,用80天完成人类史上第一次群体纯电动车环球之旅。
在这次壮举中,宗毅是唯一的亚洲面孔,开着唯一的中国车,带着三个摄制组、八九个摄像机同时开拍,归来后就是一整部的纪录片电影。
昨天去看了《冈仁波齐》,这是一部用极端纪实的手法拍摄的纪录片电影。我下意识地把它和环球80天联结起来。
01
它们太像了。
《冈仁波齐》讲述了11个藏民用一年时间,从芒康出发,三步一长头,磕2500公里的头,用身体做丈量,去神山冈仁波齐朝圣。
《冈仁波齐》没有剧本,而是用一年时间,跟着一组真实的朝圣队伍拍摄,朝夕相处,同吃同住,并在朝圣过程中挖掘故事。
环球80天也没有剧本,刚上路的时候,我们还在筹划每天的故事,后来发现,你根本用不着,每天的插曲比你想象的更精彩。
《冈仁波齐》没有明星演员,而是找了本地藏民去演绎这个故事。当镜头扫过他们跪拜时的脸庞,虔诚又坚定的面容,突然就懂了为何导演没有去找专业演员。
环球80天也没有明星演员,所有人都是最真实的那个自己,酣畅淋漓地演绎着自己的故事。
02
一个没出过大山的耄耋老人,一个即将临盆的孕妇,一个酗酒屠夫,一个自幼残疾的少年,一个九岁的女孩子,一个因车祸一蹶不振的父亲,这些构成了《冈仁波齐》的全部。他们都是再平凡不过的平凡人,却干了不平凡的事。
在环球80天的队伍里,有创业者也有工薪阶层,有父女有兄弟也有夫妻,有工程师也有歌剧演员,有80多岁的老爷子也有5岁的小娃子,所有人是因为热爱聚到了一起。
《冈仁波齐》有两个镜头我印象深刻。
一行人决定在雪中点火取暖,一个小伙子跑到路边一户人家,说“大姐,要点柴火。”大姐说“跟我来”,就把他带到自己家里,把柴火给了他。
我们也经历过无数次这样的“化缘”,在美国小镇上挨家挨户去敲门,直到在一个中餐馆老板那里找到三相电源,75岁的房车老人帮助我们给电动车充电;在巴尔科什湖的荒郊野外里找到前苏联的变压器。
在车被撞坏后,男人们都过来推车,把车推到一段路程停下,再折返回去重新磕头走过來。
我们也有推车经历,那是在捷克布尔诺,腾势车在离充电桩1公里的地方没电了,只好推车走。在马赛,中国队自带的充电桩坏掉了,只好一路拖车一路充电,撑到了巴塞罗那。
更苦逼的是,在进入哈萨克斯塔的那天晚上,全是搓板路、炮弹坑路,风雨交加,腾势车的前后轮胎同时爆胎。
03
《冈仁波齐》的朝圣者因为配合拍摄,被其他朝圣者吐口水,一度放弃拍摄,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他们沿着漫长的道路五体投地俯首前行,迎着风雪,踏着荆棘,信念却丝毫不曾动摇。
“我们只要能活着回来,就很好了”。宗毅几乎每天都在调和各个团队之间的矛盾,有些人都跟仇人似的不说话了,怎么办呢,宗毅就把大家叫在一起喝酒,关系开始修复,过两天又不行了,再接着喝。
在巴塞罗那,我们的相机器材被偷走;在萨拉曼卡和里斯本,街拍取景被对方强制要求删除所有的素材;在俄罗斯,因为靠近一座基地拍摄,被当成中国间谍狂追不舍。
那又怎么样呢?我们最终走下来了。
一旦上路就没有退路,这就像是朝圣,唯有锲而不舍,方得始终。
04
“只有奄奄一息过,那个真正的我,他才能够诞生,那才是我。那个放光的,那个会飞的,那个顶天立地的,那才是我”。
对《冈仁波齐》那些朝圣者而言,转山转水转佛塔,信仰就是生活本身。
环球80天改变了很多人,好几个现在开始创业了,有一个志愿者到处行走不回家了,中国队的首席摄影师成为了职业冒险家,导演去开小酒馆了,宗毅投身无边界教育了,一个牛逼的事件改变了很多人的走向。
人这辈子一定要做很酷的事,去追逐心中的那个真我,敢不同,你就与众不同。
本文由 芬尼宗毅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