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太慢、读不进去,怎么办?这大概是可以和“减肥减不下去,怎么办?”并列的难题。
曾经有人统计过:能将自己买回来的书读到第一章的人竟然不到10%!而更多的人甚至连封皮都没有翻开过!
买书的乐趣让人欲罢不能,但是读书太慢、读不进去这两大难题会困扰着很多人。其实那些所谓的牛人读得快、读的多,大多是用数倍于他人的时间达成的。如果你有时间,你也可以变成读书达人。但是现在这个忙碌的世界,有多少人能有大块的读书时间呢?
除了付出大量的时间,能不能用提高读书的速度来解决问题呢?读的快了会不会变成囫囵吞枣呢?
推荐大家读一读《高倍速阅读法》,本书里介绍的“影像阅读法”,就是专门治读书太慢、读不进去这两个问题的特效药。
读得慢、读不进去的症结,到底在哪儿?
读得慢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因为不良的阅读习惯,比如音读,也有可能是设定的阅读目标不够科学,还有就是你的注意力不够集中。
表面上看,音读可以帮我们集中注意力,但其实是个拖油瓶。各种研究已经证明:即使不在脑海里默读文字,我们也完全可以理解内容。如果硬要在心里默读文字,那么阅读速度就会变得像说话速度一样缓慢。
你有没有设定过阅读目标?阅读之前先想想:“在你心里,怎样才算读完一本书?”绝大多数人,把书从第一页读到最后一页,就会在心里确认:“我完成了一本书的阅读”。把书从头到尾读一遍,就算读过了、读完了。
绝大多数人读书,一般只读一遍。除非碰到了个人非常喜爱的、或者为了考试等原因不得不反复阅读的书籍,才有可能读一遍以上。
因为从小接受的语文教育,在我们心里树立里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一个认真的、合格的读者,应该不遗漏地,把书从头读到尾,同时理解字面意思,尽可能地记住作者的主张,并能够分析、评价内容。
这样阅读就会出现这个问题:我们读书只读一遍,却要求自己一遍就读透。这对一遍阅读,一次性提出了太多的要求:要理解,要记忆,要分析,意识的负担实在太重,简直要被压垮了。
为了达成“一遍就读透”这个目标,阅读的时候,我们的眼睛在追逐文字,一旦跳过某些部分,就会产生罪恶感,所以就算是无关紧要的内容你也会悉数读完。
还会因为不会抓重点,你不懂得调节阅读速度,对所有文章和书籍都以相同的速度阅读。
因为怕遗忘,你的视线总是不由自主地落在刚才读过的段落和字句,而停滞不前;你还会忍不住停下来,强迫自己回忆之前读过的内容,如果回忆不起来,会产生“刚才是不是都白读了”的恐慌。
这些都在拖慢你的速度。
有一点大家都忽略了,一本书真正有价值的知识,一般不会超过10%,这个当然不包括像《道德经》这样的经典,阅读这样的经典需要逐字阅读。
如果以相同的速度阅读所有的文章,给所有的内容均等的注意力,其实是非常浪费的。
可是既然决定读一本书,囫囵吞枣肯定不行。但是阅读时,如果边读边记的话,反而会妨碍理解。因为注意力都放在记忆和担心忘记方面,产生的不安反而妨碍了对内容的理解。
注意力无法集中的问题
开始读书时,我们就需要拿出一半以上的意志力来抵制来自手机的诱惑,掏出手机的动作常常是无意识的,手机不停地在打断阅读。就算忍住不看手机,我们的表现也像个多动症儿童,眼睛在书本以外的地方瞟来瞟去,耳朵在捕捉周遭的一切动静,插嘴搭话、喝水吃零食,或者干脆思绪神游。
保罗·R·席列在《高倍速读书法》这本书里介绍的“影像阅读法”。影像阅读法一分钟可读60页还能理解七成意思,把阅读效率提升10倍!
这会是真的吗?带着深深地疑问我们来看看怎么个影像阅读法。
这种阅读方法共分:准备、预读、影像翻阅、复习和激活五个步骤。
准备
看书就翻开看就好了,还需要什么准备!绝大多数的人都这么想。
短短几分钟的准备,对于提升阅读速度意义重大,却被长久地忽视了。准备阶段有两个任务:一个是设定和确定阅读目的,一个是调试心理状态。
明确自己的目标具有巨大的威力,可以在一瞬间永远地改变你的阅读水平。
设定目标时,试着向自己提以下问题:“这本书,对你来说有什么价值?”
“读完这本书之后,你期待最后有什么样的成效?”
“这本书需要理解到什么程度?”
“目前,你准备花多少时间来达成既定目标?”
有很多人半年也读不完一本书。没设定时间,相当于放任和暗示自己“随便多久读完都行”。
预读
要把书的前言、目录翻看一遍,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也可以提前看一下别人的书评、读后感,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方面,以便于重点阅读。
影像翻阅
“影像翻阅”,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误以为这是一种能够把每一页书如同照片一般刻在脑中的读书法。其实影像翻阅颠覆的是阅读时的用眼方法。
影像翻阅时,需要让眼睛进入“摄像焦点”状态,眼睛不再聚焦在每个字句上,而是放宽视野,一次观看整个页面。以这种焦点状态观看页面,能将摄入的视觉信息直接输送到大脑的潜意识领域。
这与我们平常的阅读方式完全相反,我们平时阅读时,会把目光的焦点集中在词语上,然后一行一行移动。而影像翻阅,则是打开书本,放宽视野,尽量不看文字,而去看页面四边空白部分,有意识地让书的四个角同时进入视野,短暂的模糊之后,文字好像从纸张上浮了起来,变成立体的。
影像翻阅最恰当的状态应该是“不求甚解”,相信自己的潜意识,尽可能快尽可能多地把信息扫描进脑子里。
复习
复习步骤要在影像翻阅之后尽快进行。怎么复习呢?浏览书的完整名字、目录、索引、摘要、一本书的第一页和最后一页、大标题、各章节的小标题、黑体字或斜体字标注的内容、介绍本书的报道、他人的感想与评论。
复习有两个任务:寻找触发词、向自己提问。
什么叫触发词呢?就是阅读的过程中,你会突然觉得某个词语非常显眼、好像能自动蹦出来寻求关注一样,它的存在感非常强烈,你会忍不住把它圈出来。建议在复习过程中,寻找20-25个触发词。
找到触发词之后,要积极地提问。
激活
经过前几个步骤,我们已经把书通读了一遍,并且手上有二三十个触发词,围绕这些触发词脑子冒出了一堆等待解答的问题。激活这个步骤就是为了答疑解惑,从影像翻阅过的内容中抽取自己所需的信息。
影像阅读是从潜意识层面进行信息读取,而激活则是从意思层面认知信息,通过激活,我们从书里挑出我们必要的信息进行深度阅读,从“只是有点印象”上升到“理解熟悉”,最后升级到你所期待的“知识掌握”水平。
如果说“影像翻阅”是全局扫描,那“激活”就是重点击破。
最后我们要对读过的书进行归纳、整理,把“超读+摘读”或高速阅读得到的信息,整理成笔记或思维导图。
“影像翻阅”可以说颠覆了我以往的阅读方式和阅读状态。
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习惯,吸收“影像阅读法”的精华,取长补短,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步骤,创造属于自己的高效阅读法。
希望对爱读书的你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