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无需落于俗套

        儿子放寒假启程回家的前一夜,下了一场大雪,本来准备第二天去青岛接机的我们去不成了。儿子在机场候机时告诉我,他已经联系到了青岛机场的一个师哥,晚上在他家住一宿。我一听很是高兴,顺便建议了一句:“那你在成都机场买点特产带给你师哥吧。”没成想到儿子当即回了一句:“你不用管了,我们弟兄们之间不需要那个。”直把我好气,这孩子怎么连点礼尚往来都不懂呢?

        事后跟同事说起这件事,同事深有感触的说:“现在的孩子都那样,人情世故的事都不干,大人的话听不进。”

        儿子坐火车回家后,晚上他妈妈炒了几个菜,我们爷俩喝了壶酒,酒至半酣,我问起儿子为什么不给师哥带特产的事。儿子说:“我送给你一句话,兄弟到朋友之间隔着一个礼品。没有礼品还是兄弟,有了礼品就会变成朋友。你想想我们兄弟之间本来很纯净,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什么也不用考虑,就那么简单。我今天要是给他带礼品,下次他来我这儿不也要考虑带礼品吗?这样反倒显得生分了,客气了,那不就成了朋友关系了吗?儿子还告诉我,他那几个特好的兄弟平时不怎么联系,但一旦发现彼此有什么情况,那一定一个电话打过去,需要帮助,全力以赴。

        我听了若有所悟,这小子讲的还真是不无道理。真正的感情是不掺杂任何利益的,是纯洁的,而朋友之间才会掺进礼尚往来,这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吧。我们成人之间的相处方式大多是礼尚往来,你到我家要带上点礼物,我到你家也不能空手。我请你到家里吃饭,你带了礼物,如果你再请回来,我也带礼物去了,那就平衡了,如果你不请,反倒会觉得欠了你的,下次就不好意思再请了。

      孩子们都是自然人,他们之间的友谊还是纯真的,不掺杂半点利益,他们一起吃饭,往往都是AA制,非常公平,吃完谁也不欠谁的,心里坦然,玩的开心。我们大人对孩子往往会用社会的世俗的经验,用礼尚往来、人之常情去教育孩子,忽视了自然人之间的那种真情,有时还会用我们过去年轻时的经验去教导他们,却没考虑时代性,他们是现代的孩子,我们已是过去的孩子,时代不同了,处事方式也在变呢。

        我们成人年过40就会悟出很多人生哲理,总是想如果年轻时有人告诉自己,那会少走很多弯路?殊不知,没有经历过,那些所谓的哲理,年轻时根本理解不了,听不进去。就像我们现在对孩子,都想把自己的经验想方设法嫁接给他们,让他们少走弯路,但往往事与愿违,孩子根本听不进去。什么原因呢?就是他们没有经历过,没有直接体验,就难以理解,只能是听听而已。所以路终究要靠孩子一步一步的走,道理也要靠他自己在经历中慢慢地悟,唯有沟通和尊重是与孩子最好的相处方式,沟通会让我们了解到孩子的真实想法,进而去理解和尊重孩子,任何说教、强加都是不会奏效的。(2021年1月1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中国人一向崇尚礼尚往来。 我今盛情款待于你,他日你必奉还邀约于我。《礼记•曲礼上》说:“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
    无念无求阅读 431评论 3 5
  • 前些天,去参加一位诗人的新书签售会,刚好有朋友也喜欢这位诗人的作品,于是,我当场买了两本书,签售完毕,寄了其中一本...
    谷润良阅读 2,956评论 28 64
  • 从前,我总在思考一个问题:真正的善良是无偿的吗? 小时候老师告诉我们:善良是不图回报的,这才是至善,至善只为娱乐自...
    玉君子的文字空间阅读 443评论 0 0
  •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上学时学到“礼尚往来”这个成语,书上的解释是礼节上讲究有来有往。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互相请吃,...
    彩莲阅读 607评论 0 0
  • 渐变的面目拼图要我怎么拼? 我是疲乏了还是投降了? 不是不允许自己坠落, 我没有滴水不进的保护膜。 就是害怕变得面...
    闷热当乘凉阅读 4,304评论 0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