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我总在思考一个问题:真正的善良是无偿的吗?
小时候老师告诉我们:善良是不图回报的,这才是至善,至善只为娱乐自己,不惊不喜,心若止水,无私奉献,不求回报!
长大了,我发现,至善确实有,只争对于路人,不指望他回报。而不是不求回报。
对于熟悉的人,越是善良的人反而越讲究回报,越讲究善良的互动,善良的传递,善良的礼尚往来。
今年正月初二过年回家,要给各个长辈们拜年,长辈们按照习俗,每家会给500元红包做为回礼。
我和圆圆商量着,反正长辈们也要给红包的,不能让长辈们吃亏,所以每家就定了八百块钱的酒。想想也还是合适的。主要是觉得都是自己家的亲戚,也没有送给外人,不需要讲究成本,于是早早就定了酒。
正月初二,去了几个舅舅家。
舅舅家们都不富裕,孩子们还没上过大学就出来打工挣钱了,日子过的紧紧俏俏。
我先去了小舅舅家,把酒放到了屋子里……
互相说了拜年的吉利话后,就开始等红包了。
很奇怪,舅舅和舅妈没有给红包……
小舅舅看了看酒,好像还不怎么开心。气氛怪怪的。
天太冷,我还要去其他几个舅舅家走动,所以转身就走了。
出门的时候,下着大雪,我一下蹿到了车子里,总觉得有件事情应该发生却没有发生,而一直在等它发生,心里面空落落的。
紧接着去了二舅家,大舅家,二姨家。无不例外,什么也都没发生……
没人给红包……
气氛也都是怪怪的。
每去一家,我都觉得特别尴尬。
回来的路上,我略微有些不开心了。
转了一上午,一个红包也没收到,就跟商量好了一样,有点四处碰壁的感觉。
转脸一想,我为什么那么在意这500块钱?
一家给500,6家收全了也才3000块钱
3000块钱也不多呀,3000块钱多吗?
是真不多呀。
可是是真的生气了。
后来,我终于明白了,买酒的时候,我是开心的,因为按照惯例,哥哥姐姐们买的都是400块钱两瓶的酒,而我,买的是800块钱两瓶的酒,所以,一开始,买酒的时候,我是希望别人赞同我的,并收获好心情,否则,我何必要多花400块钱。
然后,我去送礼品的时候,我是开心的,因为我以为他们会围着我,嘘寒问暖,家长里短。然后兴高采烈的拿着红包就走下一家。
然而,什么都没有发生……
我懂了,原来我的付出缺乏他们的呼应,我内心极力照顾的那群人他们没有来反过来照顾我,我的好心好意遇到了冷场,以至于我内心中潜在的“热闹的年,开心的红包”以及仿佛“做了好事情一样的心情”被他们搅和了,瞬间没了兴趣,也没了期待。他们的冷场打翻了我的心意。
推开门,妈妈好像是知道一样,也没问我,舅舅们都给了多少钱红包,往常,我去舅舅家,妈妈都爱问,今天都有谁在舅舅家,有多少人?今天回去,啥也没问,就在那忙着洗衣服。我真的有些生气了,有点告状的意思,撅着嘴说:舅舅们也没给红包。
妈妈有些偷笑:他们开会呢,没商量好,商量好了就给你了。
“开会?开什么会?塞个500块钱放到红包里不就给了,给个红包还开会,又不多”
妈妈的笑容有些诡异:你舅舅们正在接受考验呢?不知道是给500还是给1000?
我忽然间明白了。
我花钱办错了事,舅舅们既要遵守原则,又舍不得多给500块钱。以至于我的酒让他们陷入了尴尬和难堪。他们不知道如何做是最妥帖的。所以要保持一致又要和其他几个舅舅们商量一下。
是我给舅舅们出难题了……
原来礼品要送的恰当,什么叫不恰当呢?送得太多或者太少,对于他们而言都不合适。
太多,他们不愿意,不心甘情愿,超出了他们回礼的承受范围。
太少,有心理负担,怕你会生气,不利于大家庭的和谐。
亲戚之间的礼品,要恰当。
中午,我又去了趟二爹家。
二爹和二娘是我比较亲近的人。
因为二爹很早就没了一个孩子,又摔断了腿,爷爷为了省钱给爸爸上学,二爹只念到了小学三年级就不上了。
二爹虽然没有上过学,却很有文化,经常出对联让我们对,见我们答不上来,自己又把下联填了上去。
说实话,我们哪里懂对联,能分的清上下联就算不错了。
二爹风趣幽默,又有文化,又有着生活的各种不幸,所以,我是比较同情他的。每年回家,我都特别照顾二爹。
中午我去了二爹家,送了酒,每人我又给了300块钱。
二娘转在了一边,在偷偷的给我准备红包……
我笑着说:二娘给个400块钱意思意思就可以了。有就行了。
二娘笑呵呵的就给了400块钱。
起初,我倒是觉得没什么,在回家的路上,我有些担心了。因为妈妈肯定会生气。惯例要给500,二娘给了400,妈妈不用说,一定要气炸了。
果不其然,刚回到家,妈妈就问了:二娘给了多少?
“400”
妈妈拿着肉转脸就去了后院,我看着她那走路的样子,我就知道妈妈生气了。
生气就生气呗,我又不敢说500,回头二娘要是说就给了400,她知道我骗她,她会更生气。
第二天,二爹来请去他家吃饭。妈妈没吱声,说疫情严重,今年哪都不去。
言外之意,就是不去……
第三天上午,二爹又来请,妈妈又说疫情严重。今年哪都不去,不给添麻烦。
第三天中午,大哥回来了,他带着嫂子喊我和哥哥去吃饭,我穿好洗漱,才一起去。
临走前,妈妈告诉我说:你去给他们家小孩500块钱。
“不给了,我给过二叔二娘一个人300块钱,已经给过600了,小孩子那么多,给不过来,不给了”
“你啥时候给了600块钱?”
“初二那天给的”,我知道妈妈又要生气了……
“你去给二爹二娘送了两瓶酒,600块钱,一共花了1400,你二娘才回了你400?”
“嗯嗯”说实话,我回答的不是很有底气,因为我知道妈妈又要生气了。
我也没怎么管她,她爱生气就生气呗,我要去吃饭了,错过了11:30,二娘会不高兴的,因为二娘也是个极其讲究的人。过了中午时间她会觉得不吉利。
中午吃饭,大哥拿了两瓶茅台酒。茅台我是认识的,上次我想买给我爸爸的时候还是2699一瓶。我知道大哥拿两瓶茅台已经算是很好的招待了。
大哥虽然有钱,可是对二爹二娘却极为不好,算是苛待。二娘每晚要去附近的粮食厂给别人做抗粮食的苦力工,儿子也不愿意给钱给妈妈。可是二娘就要靠她辛辛苦苦做苦力的钱硬撑撑的抚养着大哥的三个孩子。供着这三个孩子三餐饥寒,四季冷暖。奇怪的二娘是从来不埋怨大哥。可见二娘的坚强。
因为实在不好意思喝他两瓶茅台酒,又是一家人,觉得没有必要见外,我们就喝一瓶茅台酒,一瓶其他200元左右的酒。
回头,我就想要么还是要给4个孩子每人准备200块钱红包,不然,多不好意思。
可是,看见哥哥在,我又想了想,算了,怕是不好,哥哥可抠门了,别回头弄的他难堪,又要啰嗦我。
回去的路上,我想这回妈妈应该会开心了。不再会为那100块钱生气了。心里觉得舒服多了。
刚回到家,还没见到妈妈,大哥就来了。
妈妈从外面回来,给大嫂准备了500块钱红包。这一点,让我觉得很奇怪,妈妈既不知道我们去二叔家喝的是茅台酒,又在为100块钱生气,为什么还要给500块钱给大嫂?
晚上,因为大哥聊天聊到很晚,我又自作主张把二爹一家人请了过来,吃了顿饭。这顿饭,妈妈几乎是历史最快的速度,把昨天请别人吃的剩菜又热热端了上来,二十分钟吃饭。
我觉得极为尴尬,吃了点稀饭,又吃了点剩菜。我看了看大哥,几乎不怎么动筷子。下午他就坐在饭桌前看着满桌的剩菜和爸爸妈妈聊了一下午,晚上又眼睁睁的看着妈妈又把那些剩菜,热了热,又端上来给他吃。我想这也许就是一家人吧。又要继续相处,又要互相忍耐。换是我,转脸就走了,吃个毛线。
晚上,大哥走了,妈妈门一关,站在人群的正中间撒泼起来:
“李军去给他二爹二娘送了两瓶酒,600块钱,他二娘才给了400块钱,她二娘就是把李军给的这600块钱又回给李军也不过份呀,还能扣200,照例也是要给500,这不是欺负人吗?”
就这么一件事情,我妈来来回回找我们评理评了接近两个小时。
我当时几度崩溃,为了这100块钱,我真是烦透了,真想去找二娘再要100回来。为了这100块钱喋喋不休。
但是妈妈说的一件事情我听到了,就是妈妈说:本来准备再给500块钱给孩子们,结果一听二娘就给400,所以气的不想给了。可是妈妈最后还是给了嫂子500块钱红包。可见妈妈对于二叔二娘家过年花费的预算至少是2400块钱才对。
可见,妈妈并不是为了100块钱生气,忽然间,我理解了很多年未能理解的妈妈。
因为二娘破坏了妈妈的心情。
妈妈觉得自己的女儿去到未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她对二娘家的所有付出不成回报。本带着再给500块钱红包的好心情,却被女儿去二娘就给了400块钱的不尊重而冲落的一塌糊涂,好心情变成了坏心情。“本想着“变成了“没想到”。
妈妈是善良的,正因为她是善良的,她希望别人也同她一样善良。也同她一样善良的对待自己。她希望她的善良可以等价的转换回来。传送回来。她希望别人像重视她一样尊重自己。有一个传递善良和传递心意的好心情,可是谁会心细到如此。
妈妈经常会在穷人面前大方,在富人面前计较。这个就非常贴切的解释了她的善良。穷人面前她不求回报,因为她觉得别人穷,可能给不起,或者还不起,反而妈妈很容易原谅她们,接受她们。所以,妈妈有很多很好的穷亲戚。
富人面前妈妈给他们东西,得不到给予或者施舍的快感,经常还有可能会担心别人瞧不上,所以,当她给富人东西的时候,富人没有给予及时的反馈,她反而会很生气,认为别人是看不起她,认为别人不差那两个钱,不给她是因为富人不屑给她,不愿意给她。也就是妈妈经常说的:她家那么有钱,有宁愿放烂了,也不给你。
妈妈的这种奇怪的心理,她自己不懂,说了她也不明白,她只是觉得自己很委屈,经常为了某些小破事,啰嗦一个月,两个月不能排解,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所以,现在如果有谁像我妈妈那样强塞概念似的填塞教育,我分分钟都无法忍受,条件反射似的快速物理反击。烦躁到分分钟走开。
事实上,我家的生活条件比亲戚们都要一点。我记得小的时候,每隔一天,就要吃一只鸡或者鸭子。妈妈天天让我把鸡拿到菜市场去杀,我每次都是把它们抱在怀里,穿过人群,安慰那些鸡和鸭子们,内心十分不舍,因为在我眼里,它们不是肉,而是动物。
有一年,我都上五年级了,表妹来我家,我妈妈让她打鸡蛋,她居然不打,一个鸡蛋扣了半天,不知道如何才能让鸡蛋液流出来。这大概是我对贫富差距认识最震撼的一次,因为我觉得几乎每顿都要吃的鸡蛋,表妹居然没有吃过。
正是由于妈妈的穷亲戚们要多一些,更是养成了妈妈做“好人”的“快乐和满足”,当富人们没有给予她的“好人般的快乐和满足”时,妈妈会形成强烈的对比,认为你这么有钱还比那些穷人们扣,没有穷人们对我好,连那些穷人都不如。
事实上,妈妈绑架了她们。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是她肚子里的回虫,既要等价返还妈妈给予的礼品,又要给予穷人所给予的同样的甚至是更多的感谢和诚恳。
又有几个能做到呢?
由此可见,礼尚往来是多么重要,有来才有往,有往才有来,常来才能常来往,常往来才能有来有往。
否则,有来无往,你打破了别人的善良期待,有往无来,你毁掉了自己的“好人”心情。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小伙伴
男闺蜜每次来合肥都要住我家,只要他来,我就彻底躺在了家里,啥活也不干,因为我知道,他住在我家里,他心里其实不怎么舒服,因为他虽然和我熟悉,却是和圆圆不熟悉。所以,他有做客的感觉。做客他又从来都不带礼品。所以,我能感觉到他的别扭和不自在。
为了消除他的别扭和不自在,我就让他干活,让他烧饭,洗碗,拖地,买菜。甚至是遛狗,而我,就躺在那吃瓜子。
他每次都是边做饭,边骂我,心里却是开心的。因为他觉得我没有把他当外人。
回到家,他在我家和其他几个小伙伴,一坐就要坐到凌晨1点多。恨不得喝光我房间里所有的饮料,每次都和别人絮叨我怎么过分的欺负他。其实内心都是开心的。因为他有家的感觉。
谁说善良不需要回报,越是送礼品给你的人,越讲究回报,越是无动于衷,反而对别人越是一种无形的伤害。否则,人家为什么要送你礼品,不如拿回家自己吃了,送你礼品的人反而都是讲究往来的人。很多人送的不是礼品而是心意,而是心情。
尤其是农村,送你礼品仅仅是因为发自内心想赠送,并希望获得一个回馈的好心情,因为农村送礼,不需要求你办事,只是邻里之间的答谢或者走动。更讲究等价的传递。
今年过年回家,我送给爸爸大概4000多块钱的酒,走的时候爸爸给了圆圆2000块钱拜年红包,圆圆当时推来推去的不肯要,我一把从中把红包拿了过来。圆圆还挺不好意思。我说:这钱你必须要拿,不拿你回家会不开心的,妈妈因为你不拿,会觉得欠你的,那么两个人的内心都互有歉疚,得不到正确的表达和排解,并不是一件好事情。不仅如此,妈妈一会给的所有东西,你都要拿着,一个劲的夸好,开开心心的拿。妈妈会很开心的。
圆圆按照我说的,塞满了后备箱,返回了合肥……
爸爸妈妈也很开心,排泄了他们内心的负担和责任。
感情世界里,只有互不相欠才是最舒服的。
今年回家最大的收获就是理解了碎碎念的妈妈,知道了妈妈因为小事郁郁不得排解,到处找人说道,重复,评理,甚至是诬陷别人而突出别人的过份,都是因为这个时候的妈妈需要得到安慰,以前我总是认为妈妈强烈的需要我认同她的观点,需要我认同她说的那些人都是“坏人”,最好一辈子都不要来往。
原来妈妈只是受了委屈,她需要用各种证据告诉你,她心里委屈了,难过了,辛苦了,她觉得自己被欺负了。只是想找人排解而已。说道说道而已,只是方式不得当。
礼尚讲究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