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园诗话》随读随写(6)
《随园诗话》:
襄勤伯鄂公容安,好吟诗,如有宿悟。《竹林寺》云:“初地相逢人似旧,前身安见我非僧?”《悼亡》云:“伤心最是怀中女,错认长眠作暂眠。”
《随园诗话》里说鄂尔泰之子鄂容安,写了一首《竹林寺》的诗。因为是硬读《随园诗话》,所以,也想知道这竹林寺是何方宝寺,能让鄂容安为其作诗。
网查,全国名叫竹林寺的寺庙有十六座之多。最有名的是徐州竹林寺。查鄂容安履历,“乾隆十六年,移山东巡抚。”再,徐州在清朝时归山东管辖。另,乾隆也曾巡幸过此寺,为此进行过扩建。看来,此寺在清朝名气极大,否则,皇上不会亲自驾临礼佛。鄂容安诗作所题竹林寺当是此寺无疑。
要说这徐州竹林寺的来历还真不一般。早在东晋时,出生于徐州的中国第一位比丘尼净检法师,应邀住持徐州的青园寺。皇帝得知后“下敕”将青园寺改名为竹林寺。随之徐州竹林寺被誉为第一比丘尼道场。北魏入侵南宋,攻打彭城时被毁。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令全国崇佛,竹林寺得以修复扩建。嘉靖年间又被入侵的倭寇破坏。隆庆年间进行修复。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巡幸竹林寺礼佛,再度扩建。
竹林寺首任住持净检法师,生于西晋末年的官宦家庭,勤奋好学,知书达理,擅长琴棋书画,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才女,并与母亲一起从事女子教育,让人把握圣贤智慧。她最终出家受戒,住持道场,显示了女信众对佛的崇敬和传播佛教的决心。还有传说,净检法师乃观世音菩萨化身。西晋时期,因贾皇后的私欲膨胀,挑拨王爷之间争权夺利,酿成十六年的“八王之乱”,观音菩萨寻声救苦,降生到徐州,示现了女性的各种经历,尤其是开创中国比丘尼先河,使观音菩萨的造像逐步转化成女身形象,扩大了佛教传播的受众范围,更加体现了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的信念。
不过,我们今天说的是竹林寺镇寺之宝——独臂韦驮菩萨的传奇故事。
上世纪三十年代末,日本九州六安岛人氏、东京帝国大学高才生,中岛吉一,以陆军翻译官的身份随日军来到中国。1938年5月,日军侵占徐州,中岛所随部队的指挥部就驻扎在竹林寺。一天夜晚,中岛吉一听到窗外有脚步声,于是起床察看,却不见人影,他马上出门顺着脚步声追赶,来到寺庙后院的竹林,脚步声却奇怪地消失了。同样的情景连续出现了一个星期。中岛对此深感疑惑,于是用刺刀在脚步声消失处,做上标记,命士兵掘地以探个究竟,结果挖出了一尊韦驮菩萨圣像。圣像高约60公分,木制贴金、庄严肃穆,令中岛吉一大为吃惊,他转而明白了这是菩萨在警示日军不可滥杀无辜。
自中国佛教传入日本,千余年来日本人对佛教普遍有所认识,所以中岛吉一从小受佛教思想熏陶。当他得到韦驮菩萨时自然感悟非常。当时,他所随部队准备对徐州屠城,此时的中岛吉一,因韦驮菩萨的显身而深为反省,多次劝告指挥官:“中国人是永远杀不完的,放下这个念头吧!”,他终于竭尽所能,阻止了日军将对徐州百姓的屠杀,避免了“南京大屠杀”的悲剧在徐州重演。
从那以后,中岛吉一恭请这尊韦驮菩萨像随行并顶礼供奉。战争期间,中岛身边的官兵非死即伤,而他却毫发无损。中岛十分感激韦驮菩萨对他的护佑,在回日本时,请韦驮菩萨一起东渡,而因菩萨手持武器,被中国军人拦截,禁止出境。中岛吉一恳求他们给予宽恕、放行,发誓决不再与中国为敌,并礼请韦驮菩萨将其持武器的手臂舍下,毫不犹豫地扔到了海里,以表达誓言的坚定。就此,舍掉了一只手臂的韦驮菩萨,随中岛吉一东渡到了日本。中岛吉一在六安岛兴建了一座庙宇,供奉这尊韦驮菩萨圣像,终身不遗。
中岛在临终前,韦驮菩萨托梦垂示说:“你保护了徐州百姓,我也保佑了你和日本人民,你去世后我必须回到中国,你要安排把我送回到中国徐州竹林寺!” 中岛再一次感悟到韦驮菩萨要以独臂形象回国的涵义:无论个人或家庭,还是国家和民族,都需要平安、和谐,只有放下手中的武器,从内心深处砍去贪婪的恶念,才能真正让人类安享福祉。
1973年,中岛吉一病危期间吩咐其女婿森秀敏,必须设法将韦驮菩萨像恭送到中国徐州竹林寺。森秀敏不负重托,于1998年9月,借旅游来徐,寻访竹林寺未果,深为遗憾。后几经周折寻访政府官员,告知竹林寺尚未恢复,只得与徐州市宗教局商谈归还韦驮像的事宜。2000年4月17日,75岁的森秀敏,将国宝韦驮菩萨像恭送到徐州,期望竹林寺早日恢复重建,请慈悲喜舍的独臂韦驮菩萨像,能够早日回到竹林寺,展现其智慧和力量,给人们提供记忆与警策,愿中国徐州竹林寺,能为世界人民成就更多的善事,避免暴力、战争等行为伤害无辜。2009年9月23日,徐州竹林寺重建落成。森秀敏先生专程从日本来到徐州,亲自将韦驮菩萨像移请到中国第一比丘尼道场——徐州竹林寺。
韦驮菩萨为三洲感应护法金甲神,中国徐州竹林寺的韦驮菩萨以独臂形象,留在日本半个多世纪,如今又回归华夏,昭示了韦驮菩萨用慈悲的力量和智慧的武器,教化世人、捍卫和平的愿景,他既是中华的保护神,更是世界的保护神。
(本文主要内容转自徐州竹林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