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选择一部电影和一本书的话来形容2019年,我会选择《超脱》和《走出荒野》。
一、关于《超脱》:找到属于自己的呼吸
“人类的孤独和悲伤不可被理解。”
“人们总是早上带着问题出去,晚上带着问题回来。”
有人说,这个电影是一种情绪,而我就像电影里面的老师或者男孩女孩一样,困在了自己的情绪里面。所以看着电影我哭了出来,又被巨大的阴影笼罩,像是病人一样,心灵得不到呼吸。
电影带来的是什么情绪呢?村子里像植物一样的老人,整夜亮着灯的屋子,公交车上突然流泪的大人,带着孩子要离开家里的女人等等。
对于自认为无法挽回的事实和无法改变的现状,大多数的人类都是在等待情绪的挥发和事情的消解,太多数情况我们无能为力,时间可以将困惑遮蔽。
这个电影好像把我们内心的无力、苦闷给翻出来,告诉你生活就是这样无可奈何。观看这部电影时,观众的情绪可以得到释放,可以大哭,可以抱抱自己,但却找不到答案。但是人生的答案,却需要我们持续地去寻找。
二、关于《走出荒野》:找到属于自己的钥匙
《走出荒野》,像是一把钥匙,一个指引,一个支撑,让我们尽快斩断无力的想法,战胜内心的懦弱,回归现实的世界。
前几天又去翻了一下豆瓣,关于这本书讨论的最上面一条是“母亲的死是否是颓废生活的借口”,提问者说,他认为母亲的去世对作者的生活造成如此巨大的打击,让他的生活走向了颓废,只是自我懦弱的借口。
这句话让我不舒服的原因在于,孤独和悲伤不可被理解,也得不到宽容。你为什么会被骗?是你不行。你为什么会失业?是你不行。你为什么会抑郁?是你不够强大。
《走出荒野》说既然生活已经这么糟糕了,那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走出荒野》本身就是一次记录,让读者跟随作者在荒野上思索攀登。
走出去的决定本身就很难,更不要说去徒步了,就是对于走进健身房的决定我们都习惯推迟。但对于在苦难和苦痛中纠结的人来说,出走去虽然艰苦但也很迫切。
走出去以后更难,巨大的行李,陌生的环境,孤独的心情,还有不合适的鞋子,怀疑甚至厌恶自己,心理和生理的双重折磨,想象自己站在了前进的步道上,你会从什么地方退出返回呢?
我经常会选择开始,也容易怀疑,怀疑生活没有意义,怀疑付出没有回报,怀疑时间被浪费,我更多的时候在原地打转、徘徊,自我怀疑。但在徒步的路上不一样了,地图在手里,前方有水源,即使一开始遥不可及,往前走也就真的到了。谢丽尔在告诉我们去选择,然后坚定不移地相信,往前走,好像人生之路需要这么做,也必须这么做。
徒步是一个很好的运动,不仅让身体得到历练,更重要的是在整个过程中,心灵得到洗涤,自己能够面对自己,自己能够探索自己,自己能够接受自己。接受生命的无常,接受生活中的得不到,接受所有的心酸与委屈。
我将这本书的书皮粘在了墙面上,看着那几个字可以把我的眼泪逼回去,把犹豫的心思斩断,想象自己是可以战胜荒漠的勇士,也必将会很好地完成人生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