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转朱永新解读杜威教育思想
现在的学校,讲义编得好好,书籍注得完完全全,句子圈得密密整整,真是代学生用心思,代学生用耳目,代学生用脑力,使学生如泥塑木雕。但人的本性,皆喜自动,一朝丧失如此,厌弃教育的心,就从这里发生。因此,最快乐的读书事业,或顿生一种惨淡的情形。此种现象,自我来中国参观学校以后,常常看见。就是美国现在也还不少,课堂以内,完全是教师的讲演,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又怎能希望社会改良进化呢?学校以儿童为中心,社会以青年为中心,所以最希望学校养成一种有生气的儿童,社会养成一种有生气的青年。要怎样能养成呢?就是从自动始。(《“自动”的真义》,刘伯明口译,载吕达、刘立德、邹海燕主编《杜威教育文集》第4卷,第433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萤火虫新语
主持:朱永新
这是杜威在1920年5月20日在扬州的讲演。
自动与自治,是杜威著作中经常出现的字眼。其实,从儿童的本性,学生的天性来看,是充满着自动的精神和探索的勇气的,他们对外部世界,对未知领域是充满好奇的。如果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求知探寻,往往会兴趣盎然,生机勃勃。
但是,我们偏偏喜欢给能够自己吃饭的孩子喂饭,把一切东西准备得完好无缺,“代学生用心思,代学生用耳目,代学生用脑力”,只需要拿着现成的答案去背诵,去考试,结果不仅学习过程味同嚼蜡,而且产生了厌弃教育的心理,人也变得愚蠢起来,“如泥塑木雕”。本来是最快乐的事情,被弄得了无生趣。所以,教育的关键,是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孩子,让学校有生机,社会才能有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