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诺·罗塔《罗密欧与朱丽叶》 音乐里的故事87
今天是2024年2月14日,西方的情人节,听听这首情歌,欧洲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好多年前,就听过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的唱片,第一首便是这一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如诉如泣。但那时并不知道此曲的作者和来历。
后来知道了,此曲为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尼诺·罗塔为1968年版的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所作的主题曲,于是把电影找出来看,果然如此,而且是首歌,有歌词的。其实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早就看过几部,但因太多,有12部以上,所以这部1968年版是第一次看。
一、尼诺·罗塔《罗密欧与朱丽叶》
尼诺·罗塔出生于意大利的米兰,5岁时即创作了其个人第一首钢琴曲。他一生为各类电影创作了130多首配乐,其中最经典的有《教父》、《罗密欧与朱丽叶》。
尼诺·罗塔(意大利语:Nino Rota,1911年12月3日-1979年4月10日),也被称作尼诺·诺塔,意大利作曲家,著名电影配乐师。常为电影配乐,曾与费德里柯·费里尼保持长达25年的合作,还以《教父》一、二部的配乐闻名于世。1975年,罗塔凭借《教父II》的电影配乐获得奥斯卡金像奖(Academy Awards) 最佳配乐奖。
尼诺·罗塔在11岁时就写出一部清唱剧,后来到罗马圣塞西莉亚音乐学院(Accademia Nazionale di Santa Cecilia)从卡塞拉和皮泽蒂学习。毕业后曾短暂留居美国,并开始创作电影配乐,包括不少费德里柯·费里尼及卢奇诺·维斯孔蒂的电影,却以《教父》及其续集最为知名。另外也写了很多古典音乐作品,包括10部歌剧及5部芭蕾舞。
罗塔的创作风格比较传统,特别擅长写作优美的旋律,作品广为传播,为大众所喜爱。
尼诺·罗塔被誉为意大利电影配乐大师,音乐教父,仅电影配乐就达150部左右,创出无数电影音乐经典,另外还有歌剧、管弦乐等作品。11岁时就有作品正式上演。毕业于米兰音乐学院,与费里尼合作20余年,以意大利民谣和强悍的民风,谱写出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最耀眼的是《教父》,但因旋律取自自己以前的作品,被剥夺奥斯卡资格。另一首著名电影作品是《罗密欧和朱丽叶》那缠绵悱恻的爱情主题。
他的母亲是一位出众的钢琴家,而他的祖父则是19世纪的意大利著名作曲家Giovanni Rinaldi。幼年的尼诺秉承了家族的音乐才华,从小就显示出非凡的天分。他在11岁时创作了一部编制为独唱、合唱队和管弦乐队的圣乐作品《施洗者约翰的童年时代》,于1923举行了首演。和17年后出生的同胞、同行Ennio Morricone一样,尼诺·罗塔曾就读于意大利著名音乐学府—罗马圣切契里亚音乐学院。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作曲家,他的创作范围非常广泛:歌剧、芭蕾、交响乐、室内乐、弥撒曲、圣乐和电影音乐几乎无所不包。其中有交响乐4部,歌剧8部,数首协奏曲、芭蕾舞剧和大量器乐作品,仅电影配乐一项就有140部以上。
而使得尼诺·罗塔名扬世界的正是他的电影音乐。他在这一领域的代表作,是1950年的英国影片《The Glass Mountain》,1954年意大利导演费里尼的名片《La Strada》(The Road)和1972年的《教父》。1974年的《教父》续集《The Godfather,Part II》使尼诺·罗塔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剧情片原作音乐奖。
尼诺·罗塔曾担任意大利东南部古城Bari(巴里)音乐学院院长达37年之久。他于1979年谢世,终年68岁。
对于许多喜爱电影音乐的朋友来说,尼诺·罗塔的代表作之一—《教父》主题是百听不厌的。这是由Cincinnati Pops乐团演奏、Erich Kunzel指挥的《教父》主题。
1972年的《教父》中标题为“Sicilian Pastorale”(西西里田园)的一段配乐,在空寂、凄凉的英国管之后出现的双簧管和手风琴独奏乐段,正是整个系列片中爱情主题的核心。
另外一段配乐的标题是“The Godfather Waltz”(教父华尔兹),这是《教父》主题的变奏。
1968年他为意大利和英国合拍片《Romeo & Julie》(罗密欧与朱丽叶)创作的配乐,尽管未能得到奥斯卡评委的青睐,但那贯穿在影片中的凄婉而又甜蜜的旋律却早已深入世界观众的心。
小提琴和竖琴《罗密欧与朱丽叶》:
1978年的《Death on the Nile》(尼罗河惨案)应该是中国观众最熟悉的英国影片了。在根据Agatha Christie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这部电影作品中,充满了由职业碰巧是作家的一个女人手工制做出的没完没了的悬念,令人在似信非信、疑窦丛生最后哑然失笑的过程中,时不时地还真紧张得有点儿喘不过气来。当然也就不会有人去注意其中的音乐了。
这部影片在影史上评价不高,但音乐却写得很好。这发人深省、含有警告意味的片头主题,作者正是尼诺·罗塔。 随着比利时大侦探 Hercule Poirot最后一句意味深长的道白:“女人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人们爱她……”,镜头这时从走下船舷的他和雷斯上校,摇回到片头第一个画面中出现过的,尼罗河那蓝色的、深不可测的水面上。
二、电影主题曲
《A time for us》(我俩的时光),出自1968年版的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由尼诺·罗塔作曲,有无数的演唱和轻音乐版本。
A time for us, someday there'll be
When chains are torn by courage
Born of a love that's free
A time when dreams so long denied can flourish
总有一天,会有属于我俩的时光
当锁链被勇气穿破
从中而生的爱情必然是自由
梦想被否定的时光终将大放异彩
As we unveil the love we now must hide
A time for us, at last to see
A life worth while for you and me
当我们不想遮掩爱情时候,却被迫隐藏
我俩的时光,终于得见
人生中一段值得我俩珍惜的时光
And with our love through tears
and thorns we will endure
As we pass surely through every storm
用爱穿越泪水与荆棘
让我们坚定不移去承受一切
我们定能度过困难,像能熬过每场暴风雨
三、理查德·克莱德曼
我最喜欢的是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弹奏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理查德·克莱德曼,1953年12月28日出生于法国巴黎,5岁时开始习琴,6岁时指法已非常纯熟流畅,被誉为天才,随即进入巴黎国立音乐戏剧学院学习。16岁开始演奏自作曲,得到学校音乐比赛的优胜,并以优异成绩毕业。
理查德擅长演奏肖邦、拉贝尔、德彪西等人的作品,在古典音乐界是一颗明日之星。但是他偶然间对通俗音乐发生兴趣,不顾周围人们的反对,颜然转变方向,开始同米谢尔·沙德合作,经常出入录音室,并结识了当时法国音乐界最受欢迎的作曲家奥利佛·杜桑。由于理查德·克莱德曼不仅具有高度的钢琴演奏技巧,而且具有深厚的音乐感,深受杜桑的赏识。
1977年理查德·克莱德曼为电视配乐,独奏了《水边的阿狄丽娜》,立时引起轰动,电视台设立专线电话以应付纷至踏来的咨询,各唱片行内拥挤着要求订购此唱片的顾客,唱片公司为满足市场需求不得不火速加制了80万张唱片,理查德.克莱德曼一举成名。
自此以后,他那流畅华丽的钢琴曲犹如一股席卷全球的旋风,由斯堪地纳维亚半岛远播至南非,又从欧美大陆传到亚洲各国。《水边的阿狄丽娜》之后,理查德·克莱德曼又推出大量优秀作品,如《致艾德琳之诗》、《秋日私语》、《心曲》、《太阳永上云端》等,进一步提高了他的知名度。他以华丽的音色、优雅的旋律和俊美的形象,为自己确立了理查德·克莱德曼钢琴曲的独特风格,登上了明星宝座,被誉为世界现代钢琴王子。1990年,法国电视一台“90之星”评选,理查德·克莱德曼以一曲经过杜桑改变的《致艾德琳之诗》当选,获得世界唯一的金钢琴奖。随后,他用这架钢琴与詹姆斯·拉斯特合作录制了《太阳永上云端》。
至1999年,克莱德曼共录制出版了816首钢琴曲(其中218首为创作曲),在全球的唱片销售总量达8500张,取得了70个白金唱片,265个金唱片的佳绩。他在59个国家举办了近1400场现场演出和500多场电视音乐会。
克莱德曼是目前世界上改编并演奏中国音乐作品最多的外国艺术家,仅中国内地,他便先后6次举办巡回演出,访问了18个城市,演出场次达36场,场场爆满,现场观众人数超过了50万人次。他改编演奏并出版的乐曲包括《红太阳》、《一条大河》、《梁祝》,以及《花心》、《爱如潮水》等流行音乐,98年下半年他还在全球推出专门为中国谱写,并与中国小钢琴手合奏的最新作品《魅力中国情》和《神秘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