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以前,史先生的《我与地坛》于我而言只是高中语文课本上的一篇必修课文,我要做的功课也不过是在课本的空白处写上密密麻麻的笔记,最后所有的课前预习也只是化为老师口中的一句“中心意义”。
忙碌的高中学习容不得我去揣摩作者字里行间的豁达,简单的生活经历使我无法懂得作者笔下的苦痛。因而,对于《我与地坛》,我始终无法体会别人口中的情感,更加不能理解别人那份无名的赞扬,甚至以为这只是文人相互吹捧的结果……
时隔6年,再次读到《我与地坛》,时间给了我不一样的感受,细细品味作者的文字,慢慢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所流露的情感,在偌大的教室里,竟然红了眼眶,酸了鼻头,碍于旁人的目光,硬是把这突如其来的感动抑制住……
文字还是那些文字,但是我却永远不可能是那个敏感而脆弱的17岁女孩。我时常想,如果我有穿梭时光的功能,我一定去拥抱她,告诉她,这世界其实很大……
17岁的女孩读不懂《我与地坛》,因为她的脑袋已经被无数张数学试卷塞满,梦中全是数字与字母,她不知道这世界原来可以这么大,更加不知道远方有酒,有诗,有朋友。
23岁的女孩被《我与地坛》感动,作者的颓废与迷茫她都曾有过。
人的一生真的很长,因为苦难在你最美好的年纪悄然来临,由开始的痛苦,到之后被迫的接受,这中间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眼泪。
人的一生又真的很短,在你颓废时,我们无法顾及身边亲人的感受,只能用倔强与敏感来对抗这世界的不公!当你被苦难磨平了棱角,回头才发现,人生真的很短,因为我们的生命能重叠在一起的时光也不过几十个年头,之后只能一个人走向生命的终点……
年轻的我们总喜欢义无反顾的往前走,却不曾回头看看等在原地的父母。我始终记得那年夏天,母亲在门口送我上学,走出很远的我,突然回头,发现母亲还在门口望向我离去的方向,眼泪在一瞬间溢满眼眶,我固执的扭头离去,拿起袖子胡乱地擦掉眼泪。我们习惯假装不在意地用行动表达对父母的关心,却吝啬一句我爱你。
人们都说父爱如山。他不会表达,人生的一大半时间用来赚钱养家,闲暇的时光,坐在阳台,默默无言,陪伴他的,只有慵懒的猫咪和泡在阳光里的盆栽……
小时候,调皮的我们,走在父亲的前面;长大后,寡言的父亲,走在我们的前面。记忆中父亲黑黄的头发变得花白,挺拔的后背变得微驮……
多么不想长大,父亲就不会变老,我和姐姐还是在葡萄树下,坐在荡秋千上,嬉笑着,玩耍着。父亲还是在阳光里,烙着韭菜饼,和邻居话话家常……
时光最是无情,前半生教会你挥霍,后半生又教会你珍惜。最可悲的也不过是掌控权永远在时光的手中,一个不经意,所有的按部就班变得杂乱无序,所有的理所当然都变得遥不可及。
在人生的下一个转弯口,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所有你所拥有的,终将被夺走,所以:
如果父母健在,请多回家看看;如果你拥有健康的身体,请好好爱惜它。如果你恰巧拥有这两样,恭喜你,你已经是全世界最富裕的人,因为当苦难阻挡你前进时,回头发现,我们最终追求的也不过是四个字,幸福安康,而上帝,早在你生命的最初,就曾赐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