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5 16:08
王婕,女,1997年10月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山西人,于2015年考入长安大学,现就读于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在2015-2016学年综合测评中位居本专业第二,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王婕出生于农村,在童年的记忆里,家是一个令她恐惧却又逃脱不了的地方。父母总是在不停地争吵,杯子碗碟摔在地上的声音令人发麻。
2008年,父母终于离婚。可是,母亲还是舍不得儿女,留了下来。
2013年的夏天,父亲在网上找到了“真爱”,悄悄地走了,再也没回来。
从这时起,王婕心中的自卑愈发严重,不可收拾了。她不敢与别人对视,坐在教室时,总是把自己的脚藏在桌椅下面;或者干脆蹲在书桌下,用纸箱书本盖住自己的脚,双手抱膝,蜷缩在身前,静静发呆。
她总是一个人绕着学校外围的栅栏慢慢悠悠地走来走去,或者在没有老师的自习课上一个人偷偷溜出来,找一个僻静的、谁也找不到她的地方就那样静静地坐着,任凭泪水肆虐。
屋漏偏逢连夜雨。2013年的那个夏天,连月阴雨,她家的窑洞不堪重负,“轰”的倒塌了。所有的东西都被埋在了里面,村委将她和母亲临时安置到了庙里,给她们发放了床被枕头等日用品,并为她们办理了低保。
住在庙里的第一天,蝎子就扎了她一下。长久没人居住,地面湿漉漉的,爬行着各种各样的小虫子。
一场大雨使得全村停电,晚上摸黑回到家,一进被窝,感觉湿透了,才发现雨水透过窗子全都下在了被子上。生活永远是骨感的。
王婕升高三了,又要交学费了,可母亲实在拿不出钱来,王婕便从哥哥那里拿到了父亲的手机号,给他发了一条短信:“爸,我要开学了,需要钱”。
父亲回了三条短信:
——“先和你妈拿吧,我现在没钱”
——“难道你们两个人都该让我承担吗”
——“难道离婚是我的错吗?当初是你妈要离的,我现在无家可归有谁理解吗!”
看了这三条回复,她哭了很久,如果连她的亲生父亲都对她这样冷酷无情的话,那么更何况其他人呢?
美丽的谎言
故事的转折从王婕人生中的第一次旅游开始。
对一个吃一根五毛钱的雪糕都是一种奢求的农村孩子来说,旅游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为了给女儿散心,母亲咬牙向别人借了三百,决定和人拼车带女儿去皇城相府。
这是王婕第一次眺望外面的世界。
重重叠叠的楼阁,精致典雅的田园,曲折迂回的藏兵洞都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震撼的是,有一个房间内,摆着陈廷敬一家的家族族谱和碑牌,其中41位贡生,19位举人,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这是家族赫然的荣耀。这荣耀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陈廷敬一人,一个人改变了一个家族。
她感到开心,随之兴奋了。王婕发觉自己从前的视野简直是太狭隘了,用自己的小事情蒙蔽了外面这个大世界。谁不曾委屈?谁不曾有过伤心?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她好像明白,自己要什么了,也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再回到校园,王婕开始写诗、记日记、唱歌、画画,想尽一切办法来转移注意力。也就是在高中,她有条件借书读了,在书中,她看到了别人的世界。
妈妈对她说:“你看,现在住在庙里,生活多好,多安静。而且神灵看到咱们可怜,也会保佑你考一个好大学的。那时大家就会夸你懂事,坚强”。她信以为真,每次放假回家都会装模作样地到大殿里溜一圈,偶尔也会钻到偏殿里去读读英语,做做数学。
改变是缓慢而艰难的,当她开始慢慢醒悟生活时,发现自己与他人之间有一层厚厚的隔膜。但坚持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一点一滴的进步她都可以明显地察觉到,通过日记,她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高考后的暑假,王婕回到家跟着母亲生活了两个月,才发现了家和母亲的“本来面目”。大夏天,别人穿的很单薄,她的母亲却还捂着厚厚的棉衣;母亲还因为庙里地面的湿气重而腰疼;母亲还有严重的肠胃炎,嚼去疼片如同吃糖一般自然。原来并不是一切都好,“一切都好”不过是母亲一个善意的谎言,一个美丽的谎言。
寻找光明,向阳而生
进入大学,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遇到喜欢的同学与老师,让她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
在过去的一年大学生活里,她在各类校级比赛中共获得9个奖项。同时,她参加了陕西高校寒假下乡支教活动、优秀学子回母校、挑战杯、创业先锋、长安大学心理文化月表演等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担任美国德州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访华的接待员;随老师访问韩国全北大学并拿到结业证书。她在大一学年综合测评中位居新闻专业第二名,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
她很幸运,一路上总能遇到帮助她的人。她说,“上帝关了一扇门,却给我开了许多扇窗,帮助我的人,我永远不会忘记,我会珍惜这份雪中送炭的情谊。”
“不要怨天尤人,要把精力用于提升自己上。本立而道生,我只怕你没有真材学识,修养不够”,她在读《论语》时,这样写到。王婕对自己的人生有着坚定的信仰。她的梦想是她的秘密,时间会给出答案。
经过了那段风雨兼程,前路还又什么可畏惧的呢?现在的她处在人生的最低谷,无论朝哪个方向前行,她都是在向上。奋斗吧,我们都值得一个更美好的未来,爱拼才会赢。
青年传媒中心供稿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