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一个曾经一起参加旅游团的美女,在得知我先生要去日本参加年会时给我发来微信,想让我先生带一些化妆品。我心想,旅游顺便代个购,也不错,就让她发来清单,内容还真不少。她问我价钱怎么算,我说可以比淘宝便宜些,我毕竟不是专门做代购的。她沉默了一会,我以为她不想买了。晚些她发来信息:我让你买的东西差不多不到一公斤,就按30元运费来算吧。呵呵,这位小姐,我们真的不熟,加过微信后我们甚至都没有为对方的朋友圈点过赞。难道我先生的选购时间不是成本?我先生牺牲了游玩的时间难道就是为了那区区一点邮费?最后我礼貌地拒绝了她:先生的公司都有集体安排,时间不允许,下次吧。
2
前几天有个在日语圈认识的一个女孩联系我,导师要求她翻译一篇文章,想让我校稿,我说可以,但是我也有工作,所以不能免费。但她还是学生,所以我告诉她,象征性发个红包就可以。她说没问题,我这时知道,她是个懂游戏规则的人。虽说是校稿,但是我几乎是把整篇文章都重新翻译了一遍,不管那“象征性的红包”多大,我要对得起一份“薪水”。发给她后,她按照约定转给了我一份红包。
3
其实,不是我小气,也不是我不近人情。现在已经不是郭冬临演的小品《有事您说话》的老好人时代了,每个人的时间、才能都有价值,想要从别人那里获得帮助,必须要付出一定的与之相配的代价。
我可以帮你代购,如果价钱合理,我可以付出一点时间,为你寻找那不短的采购单上的商品;但是如果是免费或接近免费,那对不起,我还是更想看风景。
我可以帮你校稿,但是我要收取一定的费用,虽然我的工作远远的超过了那份“象征性的红包”,但是我要让那名学生知道,这世上除了自己的父母,一切获得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因为这是游戏规则,在帮助你的时候,实际上我是在出卖自己的时间与能力,如果你不想为此付出代价,那就得不到这份帮助。
现在正在“圈子化”,很多行为都是在某个圈子里进行着,外语圈、旅行游玩圈、摄影圈、孕妈圈、品酒圈等等不胜枚举,就像一个个的小江湖。大家都彼此认识,正是因为认识,所以才会产生联系与交集,但是不能因为认识,就可以完全免费利用这个资源。想要得到,必须付出,因为江湖有江湖的规矩。
也许有人会说,这次你帮我,下次我帮你,互帮互助,其乐融融,多么和谐,更何况“乐于助人”不也是良好品格吗。其实不然,有些“帮忙”已经超越了“举手之劳”的范畴。
有些人甚至还不知道如何说NO。
《欢乐颂》里的职场小白关关无奈地接受了同事的要求,加班加点地完成那份本不属于她工作,结果就是因为同事的数据问题被领导骂。虽然在某个角度上来说她也有责任,但是如果她从一开始就懂得拒绝,也就不会出现后面那不必要的结果。
善用身边资源是现代人的必修课,但是也要学会遵守游戏规则,尊重身边资源。人们都喜欢和懂得游戏规则的人交往,因为这样心里比较轻松,没有太多的负担。如果只是知道一味的索取而不知为其支付账单,那总有一天,会被圈子踢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