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歪歪兔的育儿老师集中接到了好几个电话,她们都反映,自己的宝贝儿都两岁了(最小的马上两岁,最大的两岁两个月),除了“爸爸”“妈妈“这类词,什么都不会说。
不过她们话锋一转,说:
“不过话说回来,爱因斯坦小时候也不太会说话。”
“我妈说,贵人语迟。所以我也不太担心。”
“只要别是自闭症什么的就行了,孩子安静点蛮好。”
对于这种观点,育儿老师略有些无语。孩子语言发展迟缓很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情商、智商、思维方式、社交能力……
不信?我们可以试想如下场景——
在幼儿园里,其他孩子在玩小火车,彬彬和乐乐同时想玩。彬彬说不出话来,只好直接下手抢;而乐乐则开口说:“我们一起玩好不好?”于是,小朋友们自然都喜欢跟乐乐玩,不愿和彬彬玩。
后来乐乐越来越活泼开朗,还积极参与班级活动;而彬彬却经常因为抢玩具、打架而被老师批评,被小朋友排斥,从而变得内向、自卑……
这样的问题往往被归结为社交问题,大家觉得彬彬是不懂如何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也不懂礼貌。(当然,针对这个问题也可以用图画书来引导,如《歪歪兔行为习惯系列互动图画书·一起玩吧》、《歪歪兔社会交往系列图画书·找朋友的秘方》等)然而,如果宝贝连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都跟不上大家,他要怎样和小伙伴表达“我们一起玩”的意思呢?
用语言表达情绪和需求,用语言上的“我生气了”、“我喜欢你的玩具”来代替行动上的“打”、“抢”,这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一步。在此基础上,孩子才能学会与他人沟通。如果这一步发展迟缓,成长也会相应顺延,甚至就此停止,形成“想要怎样就直接动手”的思维定势——有调查显示,说话晚的孩子长大以后的犯罪率也相对高一些。
此外,语言的习得还与孩子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有很大关系,因为逻辑和抽象概念是建立在语言的基础上的。有研究表明:说话早的孩子到了学龄期,在学校的表现和成绩也相对说话晚的孩子要好一些。
P.S.小编在此需要解释一下社会上关于爱因斯坦的误区:根据希伯来大学图书馆的文档,爱因斯坦小时候的确被认为说话较晚,但他在两岁半时已经可以说完整句了。不过他在七岁之前总是沉默寡言,性格内向,才被大众误传为“语言发展滞后”。
也就是说:人家其实走的高冷路线好伐——我完全会说话,就是不想说不想说不想说!你能拿我怎么样?
幼儿口头语言发展关键期:1-6岁
1-6岁是幼儿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而这一关键期如果细分,还可以大致分为6个阶段:
1-1.5岁:可以说出第一批词,通常是最熟悉的人物(妈妈、爸爸、奶奶等)、会运动的客体(球、汽车、狗狗)、熟悉的行为动作(抱抱、坐坐、再见等)熟悉的行为结果(烫、脏、疼等)。每个月只能增加1-3个词。
1.5-2岁:词汇增长的“爆发期”,许多儿童每周增加10-20个新词,语言空前活跃。当孩子掌握的词汇量达到200个左右时,就能说出“电报句”了。
2-2.5岁:一般可以说出极少的简单复合句,以后逐渐增加。
3-4岁:可以说出简单的完整句。4岁左右应该可以掌握本民族或本地区全部语音。
4-5岁:发音日趋方言化,儿童学习外语或其他地区方言时常受到母语或母方言的干扰而产生发音困难。
5-6岁:发展较快,开始说复句如“我吃完饭后,就看电视”、“这个车子坏了,不好玩”等。
——节选自《歪歪兔情智乐园·1-1.5岁·父母用书·语言①》
此外,由于大脑结构不同,女孩子的语言发展往往要比男孩子早一些。但这种差异在两岁半时就可以逐渐追平了。宝贝开口早晚,很大程度上跟家庭环境有关:在安静沉默、语言交流较少的环境里长大的宝贝比在有大量语言交流环境里长大的宝贝说话晚一些,极端情况下甚至会产生1.5-2年的差距。
“话唠妈妈”的宝贝说话早
良好的语言环境是需要创造和维护的。只有当孩子输入足够大量词汇的时候,才能在1.5岁左右的“语言爆发期”爆发出来。而这个“词汇输入阶段”可以从0岁开始。
怎么开始?
这就是——把自己变成一个“话唠+表情帝+大孩子”,遇见什么都要像第一次遇见这种事一样跟宝贝眉飞色舞地讲一讲。
举个例子吧:宝贝尿尿了怎么办?
首先要以夸张的语气和惊讶的表情说:“哇,宝宝尿尿了!尿在尿不湿上了!”(重复几遍),然后露出为难的表情,让宝宝知道尿在尿不湿上是一个“不舒服”的事情。在换尿不湿时说:“屁股好湿啊!好湿啊!”(重复几遍)最后换好了,你要以一副开心的表情说:“啊!屁股干干爽爽真舒服!”(重复几遍)
其中“为难”“开心”这些情绪要用夸张的表情表演出来,具体可以参考幼儿节目主持人的表情。
如果每次尿尿都这么做,按照每天十次算,一个月就是三百次,同样的事情重复上百次,宝宝就会逐渐将“尿”、“湿”、“不舒服的感受”等概念形成联系。
等宝贝长大一些,可以满地走了,你还可以这样做:
例如,宝宝看见桌上有个红彤彤的大苹果,于是一边哼哼一边指着苹果想要。
妈妈走过来,跟宝宝说:“宝宝,你要什么呀?(拿梨问)是鸭梨吗?(宝贝摇头。再拿起香蕉问)是香蕉吗?(宝贝摇头,再拿起苹果问)是大苹果吗?(宝贝点头)啊!原来是要苹果呀!(拿来苹果,蹲下)你看,这个苹果是什么样的呀?(依次指)红红的,圆圆的,上面有一个把,下面有一个小窝窝。(宝贝摸一摸苹果)哇!有些凉凉的!(递给宝宝)宝贝来闻一闻,大苹果是什么味道的呢?(宝贝闻)哇!真香呀!一定很好吃!宝贝想吃苹果吗?(宝贝点头)那就让妈妈先给大苹果洗个澡吧!要是不洗澡,吃了就要肚子疼(捂肚子)……
许多妈妈看到这,大概会觉得:“哇!真的太麻烦了!有必要从孩子出生开始就这么做吗?”
人们往往以为,婴儿不能说话,也能不能对外界做出太多反应,因此在生理上照顾好他们就可以,教说话毫无意义。但是要知道,其实宝宝是可以听得懂妈妈说话的,只是说不出来而已。用大量的时间来跟孩子交流,这是培养宝贝语言能力的基础,越早积累足够的发音、词汇,就能越早进入“语言爆发阶段”。
所以,做个“话唠”妈妈,就算累一些也值得了!
此外,妈妈们还要注意什么呢?
1、减少看电视和玩电子产品的时间
看电视电视只能单向输入信息而不能互动,电子产品则更多地需要动作输出(而且电子屏幕对孩子的眼睛伤害较大)。有研究显示,看电视过多的孩子有自闭症倾向。因此,应该减少孩子在家中看电视、玩电子产品的时间。
2、避免使用“儿语”
“儿语”是孩子尚未完全学会使用语言时的过渡语言,以叠词为主,例如“饭饭”“车车”“凳凳”。如果妈妈因为觉得好玩而使用儿语,孩子就会认为这些物品本来就应该叫这些名字,从而对学习正确的语言造成阻碍。
3、不要使用“教学”的方式
有许多妈妈教孩子说话,真是“教”呀!跟上课似得。“来,跟我一起念:苹——果——”甚至还说“你把苹果念出来,我就给你”。这其实是非常不可取的,因为对0-6岁的幼儿来说,“游戏”就是学习的过程,“好玩”就是一切。语言能力也应该在好玩的互动和游戏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如果家长把这项活动变成了硬性的教学,宝贝不上来时就很容易产生压力,进而觉得无趣,就更加不爱开口说话了。
4、将一件事物描述得细致一些,而非一下子扔给孩子大量词汇
有些妈妈不断给孩子指“这是铅笔,这是杯子,这是桌子,这是本子,这是苹果,这是香蕉……”快速变换内容,但没有留给宝贝理解和消化的时间,没有“正确话唠”,也不会有太好的效果。
5、坚持给孩子讲故事,亲子阅读
书里的世界很神奇,可以遇到各种各样的场景,也能遇到许许多多新鲜好玩的事和不同的朋友。在书的世界里遨游,可以极大地丰富孩子的词汇量,甚至人生阅历。而让宝贝接受图书、养成阅读习惯的最好方法,就是由妈妈将书上的内容绘声绘色地讲给宝贝听,交流读书的感受。当宝贝读的书多了,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也就能相应提高了。
学会说话、拥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是孩子“社会化”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也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标准。除此之外,宝贝还需要具备哪些能力,才能快乐地“行走江湖”呢?那就赶紧点搜索歪歪兔,了解《歪歪兔情智乐园关键期家庭早教》吧!
《每个早早开口的宝贝身后,都有一位这样的妈妈》是由歪歪兔早教整理编辑——歪歪兔情智乐园幼儿早教产品通过综合训练+亲子绘本+关键期早教指南+情智DVD,每月一套幼儿早教主题产品,从关键期的6大领域发展为重点,同时配合关键期的能力训练和各个阶段的行为习惯能力培养等相结合,培养宝宝好习惯好性格。
轻松家庭早教从歪歪兔开始,成为歪歪兔会员,在这里读懂孩子!>>>>点击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