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的高中老师在一次课堂分享中,提到他第一次听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话是从他的老师口中。
他的老师年纪已经很大了,快要六十,头顶上早已毛发无几,一直未婚。后来,他们才知道,原来,老师在年轻时很深地爱过一位女子,认定她是最好的,无奈红颜薄命,她早逝了,没能活到与他成亲之时。这之后,他打定主意要一辈子单身,因为他的爱、他的情怀全给了她;她没了,他的心也跟着死了。周围很多人不解,劝他结婚,还热情地张罗着给他介绍对象,甚至扯上他的父母,说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凡此种种,都被他婉拒了。
用情之深,令人感慨。在他的卧室里,墙上始终挂着自己写的一幅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似乎无时无刻不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意。
再后来,他们毕业了。不几年,他们相约着,又去看望他们的老师。此时,老师没有老态龙钟样,反而愈加红光满面、青春焕发了,就连本已接近秃顶状态的头颅居然又黑发再生,实在是有些不可思议。细聊,才得知他的老师娶了一个小他很多的女子为妻,并且老来得子,过得相当滋润……
听完这个真实的故事,我竟感到无比凄然。虽然,我不是封建礼学的伪道士,更不是认为,人为了执着于过往深沉的爱恋,就应该放弃现世的幸福,只是,我有种被古典文学中的美好爱情所欺骗的感觉。这才懂得,并非人人都能成就流传下来的美好。
《孔雀东南飞》也好,《梁祝》也罢,多少人为之唏嘘落泪,可现世中又有多少人会为“沧海巫山”而真正执着到底?他们追求的幸福,无非是实实在在的可以看得到、摸得到、感受得到的:一个男人或女人,最好,再有一儿半女。
彼时爱你,才许你地老天荒;可彼时之后呢?
漫长的人生,也不过几十载岁月匆逝,过了“许爱”的年纪,谁还会将彼时的“天荒地老”、“海枯石烂”践行终身呢。
两个人的温暖,总好过孑身一人作伴红尘。
于是,在唯美的作品中,我感动了;在现世中,我却悲伤了。
- End -
我是未可,喜欢的话,就请点个赞鼓励一下呗~还期待您的留言和故事分享哟~
希望每天“以读书开始,以码字结束”,如此一生,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