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以为深谙“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做的事情最多”的道理。经过为数不多的组团任务活动,有些所思、所愁。
何以解忧,暂不得杜康,且执笔罢。
既称之为集体,便不是仅仅作为个体活着。锋芒的碰撞是无法避免的,毕竟我们来自不同的心界。但我并不认为这完全是两败俱伤的交战,它具有反差极大的两面性,就像政治课里提到的“双刃剑”。意见不合、互不退让、令战火持续升温,这把剑会毫不留情地刺向双方的胸膛以稳定集体的温度;各抒己见、讨论交流、让思想的种子接受更多“个性”的灌溉以孕育融合发展的果实。为达到后者的理想境界,所需要的包容与理解、沟通与合作人人皆明。又有多少人是在纠结彷徨及“完美主义的弊病”下无数次亲手扼杀萌芽,而走向别人眼中不负责任的阴影形象?
某些方面,我深受完美主义的困扰。
小学的诗集编辑工作,是一个开始。
语文老师下达任务后,我让组员们收集好各自写的诗,便一个人孤军奋战着,对着电脑屏幕:复制、另存为、重命名、插入、取消超链接、格式、加粗、居中、键入、检阅......虽不是从零开始,也未必能轻松地一步登天。最后递交于其中一个组员家长将诗集打印出来,我很感谢她将书“实体化”,呈现出很好的效果,就在语文老师了解分工情况时说:“这本诗集是XX妈妈打印出来的,我只负责编辑。”老师又问组里其他人做了什么,我看向她们,很窘迫地说是我编的。
我至今不能清楚地明白为什么我在面对没有参与合作的伙伴的愧疚的、羞赧的。
有言“能者多劳”,
我不应该以一种强者的姿态面对吗?
细细想来,或许又回到我的问题。
我的话语总是容易令人忽视,常以一种将自我放得很低的姿态在与人交流,但日常给身边人的印象又是独立自律,寡言少语,做事应该很踏实的样子。其实我自己心里如明镜一样,我并不完全是那样的。
正是这种不善于表达、不善于求助的倾向,令我担上了很多原本可以一起承担的责任,把自己变得越来越渺小。不说合作上的负担,它同时影响到我的人际、我的心境。
喧闹而又寂静的。
而最近的合作将只增不减,是必经之路。
在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尽力做好,减少干预,避免过度思考,便是我一点的进步了。
(暂且到此结束,还有几个例子等以后在慢慢讲吧,可能不会有续集...“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理。”(完整语录详见@实力姬)还是少纠结一些,看开就好了。希望听完我絮絮叨叨这么久的你在合作中遇到善解人意、业务能力超强的队友,掰掰)
(我是不是很喜欢用转折词啊……同样是写一段话,别人家的是绝美盘发,我的就是早上刚起床的“秀发”的样子,真是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