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是流行艺术,它的发展和录像技术紧密关联,自托马斯爱迪生发明了电影摄像机以来,镜头瞄准了人们的现实生活,输出了一卷又一圈的胶片,在通过放映机投射出每秒24帧的画面。
其实镜头之后全是谎言,充满了虚假与真实的冲突,有的是因为人类的生理结构,有的是剧作家操弄了人类的心理。每秒24帧的电影画面,有图像的帧停留时间极短,一场电影两个小时,空白图像就占掉了大半,人们眼中所看到的电影无非是视觉暂留特性的结果;而看似合理的循序渐进的电影片段,在具体拍摄时绝大多数是先拍一段,后拍一段,通过后期剪辑组合在一起;最值得划重点的镜头谎言,是观众觉得自己在通过镜头,通过银幕窥探了电影里某个时空里人们的私密生活,但往往是剧作家,导演的操弄手段,使得镜头里的故事多变,戏剧化,牢牢吸引住观众的眼球。
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往往都是充满着冲突的。例如“定时锁”,在电影的开端,或者一段剧情的开端,或者一个场景的开端,设下预兆,无形中的时间压力绷紧了观众的神经,当时间到达时,闹钟铃响,情节剧变,继而急转直下打开新的篇章;又例如“欲扬先抑”,这其实也是写作里的惯用手法,记忆最深刻的是昆汀的《金刚不坏》,先播放几十分钟几个美艳女郎的琐碎对话,当观众忍耐度达到极限时,通过短短十分钟的暴力美学的狂暴展现,把观众的肾上腺素分泌速度推上高潮;以及戛然而止的结局,观众的期待放在这里,剧作家却偏偏要跟他们对着干,比如《盗梦空间》,结局里那个决定主角是否在做梦的陀螺在将要停下来的时候,画面瞬间拉上黑幕,开始播放演员表,留下了无尽的话题和意犹未尽,观众虽然会不知所措,但是这里的处理手法完美体现了两个重点:
1,电影剧作里的情节是有正负空间的,角色行为,故事推进,声音,都是正空间,而在这个故事发生前,发生后的“负空间”却拥有无限的想象可能。
2,艺术提出问题,但不寻求答案。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