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晨读分享的是《花钱带来的幸福感》,本书的作者是伊丽莎白·邓恩和迈克尔·诺顿,前者毕业于哈佛大学,是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副教授;后者是哈佛商学院的营销学副教授。阅读这本书不仅可以让大家了解一些消费指南,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幸福感。
下面开始为大家介绍一下作者教我们聪明花钱能获得更多幸福感的三个好方法,分别是投资体验、制造享受和正确捐赠。
001 投资体验
在分析大量实验数据后,研究者发现了决定体验比实物更让人幸福的两个主要因素,分别是:联系和回忆。所以,我们在消费的时候要更加注重投资体验,而不是盲目购买一通。
很多家长都有给孩子报早教和各种兴趣班的经历。相当部分兴趣班报名的结果是大人小孩都不爽。钱花了不少,孩子不乐意,大人更不乐意。如何让钱花得更值,大人和孩子更幸福呢?
先别急着报课,而是带孩子去体验各种课,一般的机构都提供一节免费体验课。体验完了,孩子也说想上的时候,也别急着报课,而是尽可能多地带他去体验各种兴趣班。哪一个班是孩子体验完后,死活赖着不肯走的,就是应该给孩子报的班。带孩子上这种课程,绝对孩子幸福,大人开心。
002 制造享受
小时候,妈妈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就是:“少吃多滋味。” 那时候我总是认为因为没钱,买不起那么多吃的,所以妈妈才那样说的。后来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了,尤其是大吃大喝了一顿之后非常难受。让我时不时想起妈妈说的这句话。
我不只一次听到我一个朋友抱怨,家里买了一堆水果放在桌子上,他儿子就是不吃。我不只一次听到我婆婆抱怨,做了一桌子的菜,我两个儿子一口都不吃。
这背后的逻辑是:供应量越多,影响力就越小。所以,稀缺才是享受最好的朋友。
想一想那些限量版的包包、衣服、鞋子、车子。有多少人为拥有一件限量版的东西而激动和雀跃相当长的时间呢?!
因而,我们日常开销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有计划的消费,遵循两点:限制和新鲜,幸福指数一定会攀升。
我很喜欢鲜花,看见美丽的路边花我都要驻足观看一会儿,闻一闻花的气味,然后带着满足的神情离开。
我也很喜欢玫瑰花、康乃馨和百合花等。每次过情人节或者结婚纪念日的时候,我爱人会送我一大束花,我第一反应是高兴,第二反应是心疼钱。
我更喜欢的是:自己不定时买一枝玫瑰花或者三枝其他的花(有些是五元三枝)。既不心疼钱,又愉悦了自己,生活的幸福指数高很多。
003 正确捐赠
大学毕业晋升为上班族后,男朋友告诉我,他们公司的一个区域经理捐助了好几个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而这个经理自己则出生于一个有八个孩子的贫困家庭,他是家里最小的,也是唯一一个大学生。他大学毕业来到公司报道后几乎是身无分文,他第一个月的超级窘况已成为公司众人皆知的“笑话”。我当时听了,既佩服这个人的为人,又有点不能理解他的行为。
现在,我终于理解了。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于2006~2008年访问了186个国家的受访者,其中为慈善机构捐款的120个国家的人表示对生活满意度高。这说明:帮助他人的情感回报是人性的基本构成。原来,不是我不懂他,而是我不懂人性,而他深谙人性。
既然捐赠是我们人性的基本构成,那么做到正确捐赠就很有必要了。首先,花点精力通过机构、网络或者相关联系人与被捐助者建立联系。这种直接联系是为了明确捐赠目标,有目的的捐赠创造了一种主观联系,这部分利他性支出一定会回报大家最大的幸福。
这又让我想到了“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播撒“善”的种子,世界各地将开满“善良之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耳边又响起了幼时熟悉的旋律。
通过投资体验、制造享受和正确捐赠这三个方法找乐子,享用不完的乐子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