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小赵请吃饭,聊到了关于个人标签的确立问题,又一次如醍醐灌顶。自从这次深圳学习回来,一直受苦于个人定位,苦苦挣扎,始终无法突破。需要再次梳理下一路挣扎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我努力的找标签,往自己身上贴标签。
刚开始创业的两年,去市面上找关于自我介绍的课程,你会发现所有课程一致地让你挖掘身上的标签。什么学习标签、成长标签、名字和身份标签……有标签就容易被别人记住,这毋庸置疑。
找来找去,主要的问题是要么发现自己根本就没有标签,好像身上的点都如细沙一样,根本拎不起来;最终为了布局生态体系而找了一堆标签,虽然貌似能攒成一根鸡毛掸子,但却发挥不了掸子的功能,一用还是一地鸡毛。
让我苦恼的是竟没有一个点,能让我立起一面旗帜。
其实这个阶段,更确切的说,我只是希望身上至少有这么一点是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的。因为这么一个标签能被人记住,被人提起,被人念叨。
第二阶段,你会为别人的需要,主动的量体裁衣。
当我找到了法国罗纳河谷红酒搬运工这个标签后,也伴随一堆问题。表达这件事有一个很麻烦,但也特有魅力和挑战的地方就是你很难以不变应万变。
我要一直考虑场景的变化,对象的变化,对方的需求……在不同的场合做了N场自我介绍后,我竟然发现没有一次是重样的。
这时你思考的问题不再是你有什么样的标签,而是你面对的是一个什么问题。在这个问题面前,你的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
又,如果这个劣势不能跳过,你要在你的硬盘里找到什么东西去进行替换?
在这个阶段,我会主动的去匹配对方的需求,努力找到我们的交集。
第三阶段,用深度专注和沉淀完成对自我的探索。
你会发现这个自我介绍改完后就是版面清晰了一些。本质上说,并没有什么变化。
我说标签宜精不宜多,于是他就把标签减为一个,但下面的内容又照章全收了。
很多时候看似我们罗列了一堆的标签,好像是十项全能一样,但越是这样,在别人眼中越是没有特点。于己而言,就是自己也没想明白,或是从来也没有思考过,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
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标签都罗列出来,但一定要有一个筛选的过程,那么要保留什么,叉掉什么呢?取决于你对自身价值的认识。
换句话说,只有当你知道自己放弃了什么,为什么放弃,你才会明白,你保留的这个东西是什么?豪哥推荐的冥想实验法可以帮我们梳理我们更好的定位自己。
思想实验一:如果此刻就把做这件事的附带结果都给你,你还愿意继续做它吗?
思想实验二:如果有一件事你只能默默做,不能告诉任何人,你还愿意做它吗?
思想实验三:假设你想知道某件事A,是不是你真正喜欢做的事。现在你可以想象一个你同样很喜欢做的事,B。然后你可以问问自己说,假设有一个外星人和你说,现在TA可以给你提供无限的资源,在你剩下的人生里慢慢帮助你把A做好,但前提是你这辈子再也不能做B了。你愿不愿意答应TA?
思想实验四:如果你注定十年后会死掉,那么你还愿意做某件事吗?
这四个问题帮你更清晰的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