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在第一时间看了《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里面的老夫妻煞是可爱,爷爷固执,奶奶小女生般享受宠溺,在大牛的撮合下,打小生活了一辈子的老夫妻在80多的高龄补领了结婚证,接受了上帝的祝福。
恰巧,上星期周末,我也参加了一场老同学的婚礼,沸沸扬扬的流水席在村子里办了三天三夜,我们参加的那一天据说是第二天。新郎是我同学累的眼里冒血丝,和我们说话时感觉体力都不支了,但和新娘对视时,那血丝变成了粉红色。
恰巧,上星期周末,我也参加了一场老同学的婚礼,沸沸扬扬的流水席在村子里办了三天三夜,我们参加的那一天据说是第二天。新郎是我同学累的眼里冒血丝,和我们说话时感觉体力都不支了,但和新娘对视时,那血丝变成了粉红色。
80多岁补办结婚证和三天三夜的流水席,貌似都不那么必须必,但,没有就总觉得缺少些什么。
礼数与礼节似乎在我们国家从来都不缺,仪式这个东西自古我们看的比较重。古有封禅祭祖,皇家婚礼,都属于群体仪式,而婚姻这种就属于个体行为。
我想人的一生,终究是什么年龄做什么样的事情,若那个年龄未去做就难免后悔。20岁时要青葱质朴,30岁时要热烈奔放,40岁时要成熟内敛,50岁以后要淡定和保持童心。哪一个阶段我们都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迟迟钝钝。
人生呐,每个阶段要做该做的事,缺了哪一个环节,都不免遗憾。
《不二情书》里的爷爷奶奶就是缺了那么一张结婚证和婚礼,所以在80多岁补办的时候内心仍然是期盼与热烈的。
我同学终于在过了而立之年后娶上如花似玉的宝贝媳妇用三天三夜的仪式来通知全世界。
除了婚姻其实这样有仪式感的日子还有很多,人们谨而慎之,庄严的做,设置特定的空间,特定的程序与步骤,逐渐把这些事情仪式化了。
单看生老病死,其实人和动物区别不是很大,都是繁衍后代,日出劳作,日落归家。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知道自己的历史,并从每日的作息里从无到有造出来一些仪式,让人从按部就班的生活里体验到生活的乐趣与不同。
前几天和一位哥哥讨论,仪式感这个梗。他惊说并不知什么是仪式感。我回他:如果一年365年,你360天都表现的对老婆很好,其余的5天不好,你就总而言之还是表现的不好。哥哥问我是那几天?我答:老婆生日,结婚纪念日,情人节,妇女节,儿童节。。哥哥问我:这几天表现好有什么用吗?我答:对于一个女人人生中最重要最具有仪式感的几天你表现的不好,其余表现的好,又有什么用呢?你不还是蠢吗?
你们可以想想我的话对不对,重要的不是仪式,而是仪式背后的重要与惦念。
仪式只是一种手段,区分了每一天,更重要的是它区分了情感。在内在与外在,过去与未来,人与意义之间创造关联并建立联系。
很多人私信我,虽然婚姻出现了点问题,但他仍然相信初心未变。她们知道,在婚礼的仪式上,他们接受了众人的祝福,他们发了誓了:一辈子要在一起。
仪式是一种看似无用的细节,是大部分人眼中的浪费时间,多余的矫情。大多数时候,我们为了效率,突飞猛进的抛弃一切程序,越来越简化,每时每刻唯恐浪费生命,可生命究竟是什么?不给自己留出空闲,就永远不会空闲。
我和我女儿从她很小的时候就玩一个看似很幼稚的游戏叫:母女玩亲亲。我们学着礼品店里接吻的公仔一样,摇头晃脑的撅着嘴巴相互亲近,再亲对方一下,继而相视一笑。
我也会每次和她洗完脚丫之后,拍她脚丫一下,逗她一乐。
我很乐意去做并享受做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这些小小的仪式,总在提醒我:看,这就是幸福,很现实的幸福。
虽然我们都明白我们都不需要用仪式和过分的重复来标榜爱的深刻,可我恰恰喜欢你给我的每一个多余的仪式,明知道不用讲出的话还是会反复表达,每一次十指相握的散步都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陪伴,每一次相互道晚安都是在说我爱你的仪式。
明天周末,也是五一小长假的开始,祝大家玩的开心。
我爱大家,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