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年磨刀
01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我明显感觉自己作为人类,竟然和植物没有了区别,尤其是种植在花盆里的盆栽植物。去上班的路上,窝在车里的座位上;工作的时候,对着电脑,窝在办公椅上;下班的时候,窝在家里的沙发上;睡觉的时候,窝在家里的床上。
这令我非常的惶恐,我依稀觉得自己和窝在花盆里的植物没有了区别。都是同样的窝着,只是换了不同的场景而已。
说我是处在“温水煮青蛙”的环境中也是十分形象的,总之每天都窝在不同道具中的我,保持的是单调的状态,过的是重复的生活。
02
法国心理学家约翰·法伯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称之为“毛毛虫实验”: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使其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在花盆周围不远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叶。 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这些毛毛虫还是夜以继日地绕着花盆的边缘在转圈,一连走了七天七夜,它们最终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相继死去。
约翰.法伯在做这个实验前曾经设想:毛毛虫会很快厌倦这种毫无意义的绕圈而转向它们比较爱吃的食物,遗憾的是毛毛虫并没有这样做。后来,科学家把这种喜欢跟着前面的路线走的习惯称之为“跟随者”的习惯,把因跟随而导致失败的现象称为“毛毛虫效应”。
03
当我得知这一心理学实验的时候,那一刻我五雷轰顶,呆若木鸡。对比一下我的生活,我又何尝不是活成了毛毛虫的状态,在自己的生活中不断的转着圈。只是我这条虫子,不经意间发现人生已走过了好多无效的里程。
这就和“路径依赖”是一样的,我把自己放进了一个循环里,顺着自己的方向,不停的奔跑,纵然显得十分的忙碌,但是内心却并没有觉得有半分的充实感。
我花费了时间,个人却没有任何升值的迹象,我付出了劳动,对于现实生活却没有任何的改观。
我是显得十分的努力,也仅仅是显得努力而已,那份装作的辛苦,价值几何呢?
04
难道生活中自己就愿意继续扮演毛毛虫的样子?
头脑中刻画的那些重复的生活印迹该怎么样一步步的突破?
如何从自己设定的循环中跳跃出来?
也许改变很容易,做不同的事情就可以了。如果想要从一个循环的场景中做出弹框的动作,那让自己的行为方式、思考方式、决策方式有所不同。
让现在的生活,加入新的元素,增加新的变量,局面也会不同。
处在循环中,如果要突破,至少要先出来,别陷入其中。
比如,先尝试着参加些活动,多和别人交流。
比如,早起,读书,锻炼身体。
比如,多游历名山大川。
出路,出路,走出去才是路。
困难,困难,困在家里就是难。
不管怎么样,先从这里开始吧,多做一些事情。我们自己的路线图,让我们快速的画出来,奔四的年纪,时间真的不等人了。
我是十年磨刀,我很真诚,如果你觉得我的文章对你还有点启发的话,欢迎点赞转发评论哟,当然,适当的吐槽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