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长爱幼是一种传统美德。但在古代,可能更多强调的是尊长。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儿女的婚姻嫁娶必须听从父母的安排,否则便是不孝,甚或大逆不道。
唯父母之命是从,看似孝道,是尊长行为,然而所谓的爱幼呢?
父母的一切安排和包办,儿女没得选择,只能顺从。稍有违抗,便是千古金句“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饭还多”,意思就是:小屁孩,懂什么,照做就行了。封建礼教的专制行为不仅体现在君主身上,也渗透到了平凡而普通的家庭中。这就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世俗观念:大人都是对的,要听大人的话;小孩子不懂,站一边去。
“大人都是对的,要听大人的话;小孩子不懂,站一边去。”这句话,相信我们大家都熟悉。作为父母,我们也许对自己的孩子经常说过;作为儿女,我们是不是曾经也经常听父母念叨过?
仔细体味这句话,我们就会发现:在家庭关系中,父母和孩子之间虽然有着长幼和血缘关系,但无形之中却存在着一种不平等。
在孩子面前,父母总是喜欢摆出一股大人的权威,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孩子进行说教。即使父母错怪了孩子,也很少会承认自己的错误,就因为孩子小,自己是大人,而这背后其实就是权威与服从的不平等关系。
由此,我们来谈一谈下面的话题:父母错怪了孩子,是否需要道歉?
孩子的成长阶段,也是孩子的心理认知和情感塑造的重要时期。许多父母总希望自己的孩子不仅要有较高的智力,也要有很好的情商,能够招人喜欢。然而自己却没有在孩子面前做到好的表率,平时不注意自己的言行,经常当着孩子的面说脏话,爆粗口……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事实也的确如此!父母要在这个阶段通过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认知,以及正确且坚定的三观,这样有助于孩子在今后的各种人生矛盾与社会碰撞中,依然能够坚持自己的本色和底线,在迷茫中不会轻易偏离正确的人生轨道。
有些父母在意识到自己因为某些事情错怪了孩子后却并没有道歉,总以为孩子还小,可以随便糊弄过去。殊不知,这不仅会让孩子心里委屈,也会让孩子形成严重而错误的认知:误会别人不需要道歉,没什么大不了。
所以,父母错怪了孩子,理应及时道歉,这不仅是对孩子人格上的尊重,也会让孩子意识到尊重别人在日常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而且道歉也会让孩子树立知错能改,勇于担当的品格。
其次,父母真诚的道歉能够维护和融洽亲子关系。亲子关系的基石是信任,错怪孩子无疑会在这基石上留下一道裂痕。如果父母选择忽视自己的错误,不愿向孩子道歉,裂痕就会逐渐扩大,最终导致亲子之间产生一种无形的隔阂。
然而,如果父母能够勇于承认错误并诚恳地道歉,就能够让孩子看到家长的担当,从而加深孩子对家长的信任,使亲子关系更加紧密,而亲密融洽的亲子关系不仅给家庭增添一份温馨和谐,也是解决和处理许多家庭教育问题的基础。
所以,错怪孩子,道歉也是父母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