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将第一次亲眼见到我们所居住的“山屋”——江南丘陵214号峰是如何运行的。
历史课已经上过近代史了。2100年,全球性核战争爆发。核弹爆炸产生的烟尘遮天蔽日,数亿公吨的烟雾释放到大气中。阳光将被这些烟雾所吸收和阻挡, 导致全球气温持续下降,气温降至零下十到二十摄氏度,农业、医疗、运输设施被广泛破坏。战争结束了,人类史上第一次核冬天却悄然来临。
面对严峻的环境,各国纷纷制订了相应的“越冬计划”。在江南丘陵采取的是“山屋方案”——将山的内部挖空,山体便成为了天然的辐射屏障,山屋内有几乎自循环的小型生态系统,并且维持着正常的温度,人就可以居住其中。毫无疑问,山屋的工程量是巨大的,可是相对于建立地下城或是移居太空等高成本方案,它无疑是更好的选择。大战后,工业体系几近崩溃,可山屋还是在一年半里以“神速”建成了。我们所居住的地方就是江南丘陵的其中一座小山峰,大概能居住一千人,类似的山峰在江南丘陵还有几百个。
我们都成了山顶洞人,有一个古老的成语用在我们身上倒是莫名很恰当——坐吃山空。
“谁知道山屋的基本构造?”林老师问我们。
知识最丰富的阿平答道:“山屋共有三层,顶层是工业区,中间是居民区,下层是农业区。”
“对,”林老师赞许地点了点头,“我们现在就要去工业区了,来,我们坐大型电梯上去。”
我们看到了许多轰鸣着的机器,有限的空间里热热闹闹地开着钢铁音乐会。不远处还能看到一堵墙,上面用鲜红醒目的大字写着“禁止入内”。“那是核电站。你们可能还无法理解它的原理,因为重元素聚变是很深的学问,大学才会学到。你们只需要知道,它是山屋的心脏。”我知道,我们宜人的气温来自于它,我们居民区无数盏灯的光热来自于它,甚至我们食物中的能量也来自于它。而我们和温室中的花朵一样脆弱,离了这些就只是一截了无生机的人肉冰棍。
接着就该去最底层的农业区了。由于农作物生长需要大片土地和丰富疏松的土壤,所以农业区被安排在了最底层。当电梯门打开时,我们都有些愣住了。一排排一列列,全是矮小粗壮的青翠植株,像是列兵方阵的战士,在努力挺直腰板。每几株上方就悬挂着一个碗口大的灯泡,好像许多悬浮在玻璃罩中的小太阳。我们从没到过这么宽敞的地方,三层的土地很宝贵,所有房间都很小,不像在这儿,可以一眼望到底。我们突然意识到,其实我们一直以来生活的空间是那么幽闭。林老师告诉我们,这些植株都是经过基因改良的小麦,光合速率可以达到一般植物的三到五倍,正是它们为居民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氧气。我抬头,天花板上果然盘踞着粗粗的管子,大概是通往居民区的吧。她又说,其实我们吃的肉也是用这种小麦合成的,真是难以置信。
接着就该去参观采石场了。我们这些出生在山屋中的孩子,将第一次走出山屋。山外对我们是完全陌生的世界,我们坐上全密封防辐射的载人车,心都不受控制地乱撞起来,一半是期待,另一半则是害怕。
很快,车辆就驶出了山门,“咚”一声,山门便在我们身后关上了。难言的寂静瞬间在车里弥漫开来。透过车窗,那对孩子来说犹如地狱般的场景让我们永生难忘。夹杂着无数沙尘的狂风呼啸着,围绕着我们盘旋。我们感觉自己的根被切断了,像是被遗弃在荒原上的婴儿,如此无助迷茫,恐惧摄住了咽喉,甚至让我们忘记了啼哭。我说不出话,没人说得出话。山屋就是是我们的家园,是我们第二个母亲,离了她,我们没法活下去。
林老师挨个拥抱、安抚我们。“没事的,一会儿就习惯了。我们现在要去215号峰看采石场,很快就到了。”
我无端想到核电站外那堵厚实的墙,它背后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东西,我们见识到了,地球成为地狱是因着它,我们却又被它拯救、依赖它活着。多么矛盾啊。
215号峰的采石场就在眼前了。215号峰没有住人,它是我们214号峰的专属采石场之一,采集重核聚变的原料。我们能看到蜘蛛状的自动机器人在崎岖不平的山上爬行,无比矫健。它们埋好炸药,只听一声轰鸣,一部分山体就变成了碎石,然后再装载上无人驾驶采石车运往214号峰,运往核电站的炉心。
这次参观该告一段落了,车辆开始掉头。而我们都伏在车窗上,屏气凝神地望向214号峰的方向。此时此刻,车窗之外是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低温,一阵阵采石声如同惊雷,山崩地裂,眼前只有漫天飞舞的沙尘,我头一次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多么渺小无助。地球是怎么变成这样的呢?我们又是如何在这个地狱中存活下来的呢?我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却无法理解蕴藏在这之中的巨大力量。
所幸在一片迷蒙中,还能勉强勾勒出214号峰的轮廓。它像荒原中的一只巨兽,匍匐着,蜷缩着,小心翼翼地将人类守护在她温暖的臂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