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在朋友圈看到一组童年的游戏照片,抓石子、打弹珠、跳房子、折星星、打水漂、老鹰抓小鸡的画面迎来而来,瞬间就抓住了我的心,多么熟悉又亲切的童年游戏。
不禁感概,这些儿时的游戏我全都玩过,一个都没有落下。除了这些耳熟能祥的游戏外,还有丢手绢、跳皮筋、丟沙包、玩纸牌、一二三木头人等等有趣的小游戏,让我不自觉怀念起儿时丰富有趣的生活。
小时候的我们,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物质条件没有如今那么优越,但是游戏的种类却花样百出,欢声笑语溢满了每一天。
就拿抓石子来说吧。简单的五颗小石头,可有着严格的游戏规则。手心放满五个小石头,轻轻撒在地下,接着把一个小石头丢起,快速捡起另一个小石头后,再接住落下的石头。捡石子的数量难度从一个逐步增加到两个、三个、四个。
撒石头时很讲究技巧的,小石头不能撒得太近,蜷缩在一团,不然捡石子的过程中,不小心碰到其他小石头,游戏就输了。但也不能撒得太宽,否则小石块位置相距比较远时,这时候要同时捡起三四个石头就非常有难度了。
总而言之,没有一定的手速和技巧,是玩不好抓石子的。
想起前个星期回家,看到小侄女去河边捡了一大桶小石头回来。忽然想起这个游戏,玩心大发,悉心挑选了几颗小石头玩了起来,依旧觉得乐趣无穷。
还有跳皮筋的游戏,是我当初的最爱无疑了。将充满弹性的皮筋两头打上死结,形成一个环,套在两个小孩的身上,而另一人则负责跳进皮筋里,做指定的动作。
随着游戏难度的增加,皮筋的高度逐渐从脚踝,小腿上升到臀部,腰间,最后到达脖子和头顶。有时候,还会拔高难度,把皮筋高高地举过头顶。
你永远无法了解,一个小姑娘是如何有这么大的能量,轻轻一跃,瞬间就能跳过比她还高一个头的皮筋。小姑娘们跳得一个比一个高,堪称精彩。
现在想起,不禁疑惑,当年的自己,是如何跳得过那么高的皮筋呢?现在的我虚弱得连单杠都跳不上,不由得惭愧不已。
也不禁感叹,小时候的游戏真的是充满了乐趣,充满了创造力。简简单单的几个小石头或者一条皮筋,几颗弹珠就能给我们创造无穷无尽的快乐。
而如今大多数孩子的童年都禁锢在小小的电子屏幕里,再也没有我们小时候那样的趣味了。每次回家,都能听到小侄子吵闹着讨手机的声音,不满足他的话就会哭天抢地,仿佛离开了手机上的视频和游戏,日子就会异常难过起来。
电子屏幕把孩子们困在了小小的触摸屏上,让他们失去了许多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的机会,也剥夺了孩子们和大自然相处的乐趣。
小时候的我们,可是一群快乐淳朴的野孩子呀。放假了就跟着小伙伴们漫山遍野地去寻野果,和小姐妹们去田野里悠哉悠哉地闲逛打闹。
犹记得上小学时,午休时间是永远不舍得睡觉的,那是我们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几个要好的小姐妹每天都约着去学校附近闲逛,探寻各种新鲜有趣的美景。
我们一起去绿油油的田野里找寻春天的影子,一起去绿意盎然的园子里摘鸡蛋果,在旁边的古井里合力拉出一桶清澈的水,任凭凉爽的清水荡漾着我们的小手掌小脚丫。阳光透过密密麻麻的枝叶斑驳地洒在地上,我们的心情也是亮晃晃的。
那时爱极了去村里的尼姑庙,又名“白衣庵”。庙里的院子有一张大圆桌,配有几张石凳,旁边是一棵高大的杨桃树,吐着粉红色的小花,煞是好看。我们坐在花树下闲聊着各种八卦,还打趣着长大了嫁不出去就一起来庙里当尼姑。
有时,小姐妹们也爱因为一些小事闹矛盾,嘴里喊着“我讨厌你”“再也不跟你玩了”。可没隔几天,总会笑眯眯地和好如初,继续像橡皮糖一样粘在一起,活泼乱跳,一起玩着各种好玩的游戏,无心无肺地大笑。
如今,岁月晃悠悠地过去了,但一直庆幸这群可爱的小姐妹们仍然留在身边,彼此没有走丢,每年相约着见面旅行,简单纯粹如初,仿佛时间从未消逝。
现在回想起来,依旧觉得我的童年像泡在蜜糖里一样,幸福无比。快乐纯粹无忧无虑的童年塑造了我如今开朗乐观的性格,也帮助我度过了日后许多煎熬无比的时光,没有在时光的洪流中迷失自己。
无论是沧海桑田,岁月变迁,抑或是人事繁杂,灯红酒绿,努力在岁月的洪流里,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珍藏心底那一颗最简单纯粹的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