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带着时代的镣铐在跳舞,无人例外,无法逃脱,教育也一样,深深地打上时代的烙印。
这是一个网络的时代,智能手机成了宠儿。大街上满是低头玩手机的人,车站里车厢里也是被手机牵着鼻子走的人,甚至春节的家宴聚会上血脉相连的至亲也各自低头划着手机屏幕,交谈较少,情感较淡,心思都在手机上。
教育的第一个敌人就是手机。农村的留守儿童基本被手机控制了。游戏,暴力,色情,乌烟瘴气少儿不宜的各种信息画面随时出现,稚嫩的天真的少年就此掉进了深渊,生命在花季就凋零了。学校教育和手机在斗争,往往异常艰辛。学生肯定不愿放弃好玩有趣能满足各种欲望的手机,家长也觉得孩子有手机好联络,二对一,学校常常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不让学生带手机,收效不大。手机成为学生成长,学习路上的拦路虎。
这个时代是喧嚣而浮躁的物欲横流的时代。房子,车子,票子成为成年人头上的三座大山。卷子,册子,分数成为未成年人头上的枷锁。钱成了人的主子,成人的世界里钱是主宰,很多东西就变味了。婚姻要高昂的礼金,未开始前已伤痕累累。无仁义羞耻之心,为了钱兄弟姊妹反目成仇,父母的房子没有成为甜蜜的记忆而成了分赃不公引起纠纷的导火索。无钱就耍赖,有钱就变坏,家庭的脆弱是这个时代最鲜明的结果,苦难的承担绝大多数是孩子。物质膨胀的结局就是精神的卑微与无奈。而长久的幸福却在于精神的富足与心灵的安静,我们背道而驰。塑造人精神的教育就卑微到尘埃里成了人人都随意指斥的芥未,无论懂还是不懂,吐几口脏水是必须的,教师就成了眼镜蛇。没有情怀的教学是僵化的死水,缺乏化育万物灵魂的元素。
冷寞是扼杀鲜活生命的刽子手,商业化的教育是时代的镣铐。只有理想主义者高贵的灵魂被唤醒,高傲的人才能成长。可悲的是教师已零落成泥碾作尘,能香如故者寥寥无几。
多些情怀吧,少些功利,教育才能长远。见小利而忘大义,欲速则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