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听村子里的老人说过,如果拉长时间的尺度,老家其实是沿着罗水之滨移动的。这个时间尺度到底有多长,谁也不知道。考古证明,九千多年前,罗水两岸就已有人类活动,不知其中是否就有老家的先人!
千百年来,老家深得罗水哺育滋润之恩。土地肥沃,风景优美,物产丰饶,民风淳朴。盛产水稻、棉花、油菜、黄麻……其中水稻的种植,更是成了老家人民安身立命的根本。
老家地方不大,却因为历史的久远,农耕文明的深厚,有了贯穿过去与未来的气势,有了伟大与渺小的比照,有了深思与冥想的价值!
二
我的父亲一辈子以种稻为生,对老家许多稻田的历史都了如指掌。
他所知道的年代最久远的一丘稻田是健爹的荒丘。从老石桥往北,逆罗水上行400多米,这里有一沙洲,沙洲边上有一稻田,叫健爹的荒丘,它的开垦在清康熙年间。健爹做了一辈子的佃户,到年老时东家见他干不动了,便不肯将稻田租给他种。健爹无以为生,只好到处打短工,并到无主的沙洲边,开垦出了这丘稻田暂且种着。那时的沙洲紧靠河沿,一有大水就淹没了,稻田是经常颗粒无收,健爹也不气馁,稻田淹没了,下个季节接着种,稻田冲毁了,就尽力恢复。历时近十年,直到河道弯曲东移,洪水已很难淹上沙洲了,稻田才逐渐稳定下来。
一次经过老石桥,父亲指着桥头的一丘稻田对我道:"这叫落塅丘,是清道光年间,一个叫秀三爹的人开垦出来的,因比四周的地势都低,就叫了落塅丘。抗日战争时期曾有三个日本兵被打死在这里。"后来,我读第三次长沙会战历史,知道方先觉将军曾率国民革命军二十军在老家附近同日军激战,日军在此地损失惨重,父亲所说应该是事实。
落塅丘上面有一个斛丘,肥沃的泥土下面有很多砖瓦残片。父亲又说:"这里曾是老家的旧址,太平天国运动期间,一个村民帮助了太平天国战士,惹怒了湘军,结果,整个屋场三十多栋房子被湘军彻底焚毁。"太平天国大军曾在长沙和清军激战,失利后,北上岳州,克武昌,然后沿长江东下南京,经过老家的可能性确实极大。
不知老家的稻田有多少承载了中国历史上阔大而悲伤的历史话题!
三
老家的每一丘稻田都是有名字的。有的因形得名,如方丘、排丘、大弯丘。有的因播种需要的种子,实际是田地的大小而得名,如六斗丘、斗半、斛丘。也有因特殊特点而得名的,如蚂蟥丘,田里的蚂蟥不知何故确实多得吓人。沙丘,田土里细沙含量自然很高。滂丘,冷浸的滂眼肯定很多。当然也有说不出名堂的,如月亮丘,外形不是很圆,难说象月亮。有几次我站在这丘田的田埂上望着远处的月亮,也没有发现和其它地方看月亮有什么不同。这就让我感到很奇怪,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让这丘田有了这样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呢?当然,最多的是在田名前面再加人名的命名方式,如二爹的斗半,文远的荒丘……不难知道,这些人和田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这些田以前就是属于私人的,它们与田主的名字相联系是很自然的事情。可以说,这样的稻田就像一座座无字的纪念碑,正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纪念曾在田野上劳作过的农民。
村子里的人们对田的名字是非常重视的。记得有一次,隔壁的三爹叫十一岁的女儿到“许麻子的斗半”去做事,女儿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就被三爹大骂了一顿:“你是猪脑壳啊,连田的名字也记不住!”我理解三爹的愤怒,因为在三爹那一辈人的观念中,一个农村孩子记不住田的名字确实是有点大逆不道的。不过,这个“许麻子的斗半” 却让我颇思索了几日,村子里早就没有了许姓人家,这个许麻子是什么时候生活在我们村的呢?
四
利烂皮是村子里最后一个把自己的名字和田联系在一起的人。利烂皮叫利年,今年九十多岁了。他是我们村子里一个非常普通的老人,但他的许多故事却一直在村民中广为流传。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天寒地冻,草木枯黄,时值第三次长沙会战。二十八日晚,一队日军袭击了树山冲田庄。杀死五人,伤二人,抢走粮食数千斤,耕牛四头。受伤的两人正是庄主胡先生和庄客利年。胡先生腿上中了一枪,是利年拚了命,把胡先生背进庄后的林子里,才幸免于难的。胡先生为了感谢救命之恩,将一个斛丘送给了利年,这就是利烂皮的斛丘的由来。又过了几年,胡先生一病不起,临死前将庄中近二十亩水田以极低的价格卖给了利年。
利年是以个爱田如命的人。如今几乎白得了二十来亩水田,其高兴程度可想而知。开春了,利年整天整天在田里忙着。天晴了,天还冷得很,利年喝了一两口酒就敢穿着一件单衣一个围裙去犁田,不知冷也不知累。一天,一个挖猪菜的大嫂从旁边经过,见牛一转弯,利年一提犁,屁股处就一片光亮,不禁骂道:“利年,你这个狗崽子,莫非冇穿裤子犁田。”利年也不忌讳:“穿什么裤子,泥深泥烂的多不方便。”妇女笑了:“才娶媳妇呢,把皮磨烂了就不方便了。”利年本不想搭理,到底没忍住:“烂皮就烂皮,总比烂裤子好。”妇女走了,利烂皮的外号也叫了出来。
到了生产队那阵子,“利烂皮的斛丘”归公了。利烂皮没有胆量反对土地公有化,但他和许多人一样总惦记着他的私田。队里出猪粪,牛粪,利烂皮一不留神就要送一两担到他的斛丘。队长急眼了就骂,利烂皮也急:“斛丘不是队里的田,凭什么就不能上粪。”队长真火了,要扣他的工分。利烂皮才老实:“我又没有私吞队里的粪,扣什么工分!”时间久了,也许是田的产量高也许是受了利烂皮的影响,队长对利烂皮的斛丘也有所偏爱了。遇上有人在田里做事不认真,他便发火:“找死啊!一通乱搞,搞砸了对得住这丘田啵!还不老实,看老子不两筷子插死你!”
中国人热爱土地,珍惜土地是有缘由的。往大里说,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事实上也是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史。历朝历代,可以说凡是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的时候,王朝就兴盛。凡是农民的土地问题变得不可收拾的时候,王朝也就衰落了。往小里说,“耕者有其田”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最大的愿望,因为在中国这样一个崇尚勤劳的国度,土地能让农民过上富足体面的生活。
中国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崇拜,早就浸润成了一种深入骨髓的情感。利烂皮这个人正是无数代热爱土地以土地为生的农民的缩影,他的名字最终能和一丘田连在一起,是他一生的最大的荣幸。
五
土地是乡村的魂。土地的名字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另一种乡愁!
老家的稻田,因为拥有了一个个独特的名字,就显得更加鲜活而珍贵起来。只是时至今日,还有多少年轻人能够记得,愿意记得,甚至在远方的都市中还能轻声呢喃着这些独特的名字呢!
我愿终生礼赞老家的每一寸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