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心理学家乌尔苏拉·努贝尔在《不要恐惧抑郁症》一书中指出,大多数抑郁症患者都有这样一个特征:他们试图尽可能长久地躲藏在「一切正常」的表象后面,凭借强大的意志去履行每天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不让身边的人有所察觉……
这似乎就解释了,很多人如果不是自杀没有人知道他们患有重度抑郁症。
奇怪的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抑郁症患者掩饰病情并拒绝寻求帮助呢?
为什么抑郁症患者掩饰病情并拒绝寻求帮助?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很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和抑郁有关的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抑郁情绪。所谓抑郁情绪,就是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来,好像这个世界也是一片灰色的。不过,这并不是说一个人一有抑郁情绪就会被诊断为抑郁症;抑郁情绪是每个人都可能会体验到的情绪。
第二个阶段是抑郁状态。抑郁状态是指长时间的情绪低落,比如连续几个星期。在一个人遭遇亲人去世之类的重大变故时,就很有可能会陷入抑郁状态里。
第三个阶段就是抑郁症。如果抑郁状态比较轻,那多半还可以勉强自己完成一些事情,但如果很重了,就会影响到社会功能,比如成天躺在床上起不来——学生不能上课、工人无法做工;当社会功能受损到一定程度,就会被诊断为抑郁症。
有了这样的知识储备,我们就可以试着回答:为什么有些人平时看上去一切都还算正常,可突然有一天就做出令人惊愕的事情来,比如自杀?
首先,很多抑郁症患者都有完美主义倾向,不论取得了怎样的成就,他们还是会觉得自己不够好。
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来看,抑郁症患者的完美主义倾向可能和早年的养育环境有关。
举个例子来说,在你早年的养育环境里,父母若老觉得你不够好,久而久之,你也会觉得自己的确不够好(很多时候是潜意识的)。也就是说,别人这么苛刻地待你,你也会这么苛刻地待自己,即便你成家立业,功成名就。
另一个原因是,抑郁症患者对于表达自己的情绪其实是比较困难的。
抑郁更深层隐含的是一种愤怒情绪。这种愤怒的来源有很多:也许是因为「我觉得自己不够好,我对自己愤怒」;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个人好像各方面都挺完美的,也不需要别人帮助,但突然有一天就爆发了。
在第二种情况,抑郁症患者更加觉着:「可能真的是我不够好,我不应该发脾气」。
抑郁症患者在发脾气后,会内疚、羞愧、自责,但别人不知道,他也不会和别人说。
还有一个原因,那便是抑郁症患者的低自尊——低自尊和所取得的成就没有太大的关系。
其实,有些抑郁症患者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他还是觉得自己不够好,要不停地做各种各样的事情。一旦停下来,他就会觉得自己很空虚,体会不到自身的价值;一旦停下来,这种空虚感就会压垮整个人。
大抵就是以上几个原因决定了,有些抑郁症患者极力掩饰自己的病情并拒绝寻求帮助,最终导致如果不是自杀没有人知道他们患有重度抑郁症。
为什么患抑郁症的人一个个都那么「懒」呢?
有人说,抑郁情绪的调节,最根本有效的是扩大患者获得快乐的途径和方法。但我们很多人都观察到,抑郁的人情绪经常处于一种非常低落的状态,不愿作任何活动。
这就是很多人所奇怪的——为什么患抑郁症的人一个个都那么「懒」呢?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得考察抑郁症的严重程度——轻度、中度和重度。
轻度抑郁症,就是「我只是这段时间里状态不是太好,但我去做一些事情还是可以的」;对社会功能影响并不大。在这种情况下,提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对患者是有帮助的。
但对于中度或重度患者来说,你越是说「你快好起来吧」,他越是没有办法好起来,因为这会让他更加觉得「我真的是不够好,你们都让我好起来,但我怎么做都做不到,这对我来说太困难了」。
这并不意味着这个人「懒」,而是因为抑郁症是一种疾病,他需要治疗。
事实上,如果一个人体验过严重的抑郁情绪,他就会发现,抑郁时,无论别人怎么说,他就是听不进去的。这也是为什么对于重度抑郁症患者,必须要用药,甚至要住院治疗。
对于重度抑郁症,为什么单纯的心理治疗效果不明显呢?那是因为重度抑郁症多半已影响到患者的社会功能了。
比如说,有位母亲患了重度抑郁症,整个人都沉浸在特别不好的状态里,觉得自己有罪,甚至觉得吃饭都有罪,她想到自杀了,但又怕死后孩子没人照顾,因此她可能先把孩子杀了,然后再自杀。
所以说,重度抑郁症患者最大的不良后果就是自杀,甚至扩大性的自杀。
考虑到重度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受损,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服用一些药物改善情绪,能够比较冷静地去思考别人说的话,借此能在心理层面做一些工作。
要知道,心理咨询和治疗需要来访者能够思考一些东西、领悟一些东西。
对于治疗抑郁症,我们都有哪些明显的误解?
到这儿,我想到治疗抑郁症过程中的种种误区,尤其是有关用药的误区:很多人会觉得抑郁很严重的才需要用药,或者认为一用药就会变成疯子,又或者担心用药了就停不下来……
说到药物,由于抗抑郁药物均需要连续服用两三周,甚至更长的时间方能出现显著的临床进步,而其不良反应的出现则可在服药后很快即可出现。因此,医生需要下工夫进行患者教育,将这种药理学特点给患者解释清楚,进而提高依从性。
首先,如果用药合理,是不会产生依赖性的。这里要明确的是,药物是补充脑内缺乏的神经递质,经验丰富的医生在用量上会有把握,不会产生依赖性。
其次,有人会担心药物后的不良反应。要知道,一个药品的上市是经过很严格的药物实验的,药品说明书上列的不良反应,是把所收集到的所有不良反应一长串地记录下来,但这并不意味着服用该药之后,所有的不良反应都会出现;可能只是出现一部分,或者不会出现不良反应,这因人而异。
再来,有人认为只做心理治疗就够了。有的重度抑郁症患者出现了自杀、自残的行为,对于这类患者在进行心理治疗的同时是必须要用药的,因为一旦产生强烈的自杀念头,他们就会去寻找各种各样的机会。
还有,医生能不能去问患者有没有自杀倾向?对于精神科医生来说,是必须要询问自杀问题的,而且事实上,患者不介意、甚至希望医生询问这类问题。
怎样才能真正地帮助到身边患有抑郁症的人?
说了这么说,很多人可能最关心的是,怎样才能帮助到身边患有抑郁症的人,尤其是当他们流露出了绝望的念头?
事实上,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他们最需要的并不是马上得到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和他们情绪的一种连接。
我不记得是哪部电影里头有个这样的情节:有个男的可能是丧失了亲人,他的朋友想要去帮助他,不是讲一大堆「应该这样」「应该那样」的话,而是就默默地坐在那儿,静静地陪着。
想来,我们试图帮助一个人,最好的方法不是把我们认为对的东西强加给他,而是要了解到他需要什么样的帮助。
最后再跟辛苦读到这儿的小伙伴谈谈自杀问题
显而易见的是,自杀和人生的幸福与成功与否没有绝对的关系,导致自杀的心理因素必定十分深层且痛苦,对于罹患抑郁症的患者而言,他们只是想要终止身心饱受摧残的状态。
要我说,如果那些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若能够让社会开始展开行动而非仅仅感到悲伤,那就会是纪念他们最好的方式。(本文观点采择自我早先对华东师范大学王继堃老师的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