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相比较文科性质的科目的魅力之一,还在于她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多种方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小学阶段的统计这一块,大部分孩子考虑比较多的是平均数。比如,两组人投篮比赛,哪组人投中的多,就会选择哪组人。而昨天见到一道这样的题,很值得思考。
两小组都试着说服老师自己的小组有优势。强调B组优势,孩子们都能理解,因为题中明确说明B组平均分高,B的优势就比较明显。B组的另外一个一个优势是,比较稳定,发挥的很正常。
A组的优势呢?有个别学生可以想到,A组的优秀率比较高,这样的回答还是很值得肯定得。因为孩子可以从百分率的角度去思考,而且还有孩子从不及格率中去思考,都值得肯定。
各种分析后,我问孩子们“分析完这道题,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这道题还能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我们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现实中,也存在这样的现象。两个班级,一个班的平均分比另一个班高,但是这个班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或许存在特别差的学生,但是每次数学竞赛都能得奖。也许正好就是应了这个图形的变化,A组的人有冲劲,是比较适合选拔性测试的。
孩子们,我们的站位不同,我们得出来的结论就不同。就好像你和同学们闹别扭了,你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是思考问题,你所有的理由都指向了他人,你认为你做的都是对的,他人做的都是错的。我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
孩子们,我们有时候做事也是这样。当你认为对你去一件不好的事情时,你应该反过来想一想,这件事还有什么不好的呢?
你们总说不喜欢语文老师,因为她太严厉,因为她布置作业太多,但是你们是否发现你们的语文成绩一直在进步呢?
你们总埋怨家长不让你们玩手机,你们换个角度想,不玩手机可以保护你们的眼睛,不玩手机你们有更充足的时间睡眠,更有利于你们的成长。
你们总说……希望你们以后看待事情,一定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家长之间也要学会换位思考。
在来说一说,我们的数学题。有时候解题的方法有很多条,当我们用一种方法写不通时,我们要尝试着另一条思路,或许就会豁然开朗。
我们还要学会看到自己的优势。始终要记住一句话“我并不比别人差”。就像这道题,A组有A组的优势,B组有B组的特点,你能说明到底哪一组好吗?都好。你或许空间想象能力不好,但是你计算能力强;你或许文字功底不好,但是你条理非常清晰;你或许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但是你的执行力特别强。我们做人就是要利用自己的优势。
这一道题,其实没有这么多延伸,就是简单的比较A、B两组的优势。但是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善于利用教材中的细节,深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教给孩子们的不仅是知识,还要有做人的道理。